“老公,我出門了,你看一下微信。咱們電話說。”

“哦好。”

許鑫在衛生間裡應了一聲,開啟了手機。

一條剛剛發過來的微信訊息顯示:

“蜜蜜,我不想成立個人工作室了。這幾天我想的挺多的,我覺得個人而言,我還是想把對藝術的追求放到第一位。事業方面過度苛求感覺心會特別累。這是我的想法。你拍完戲給我回訊息,咱們聊聊。”

都不用妻子後面追加的那句:“肥仙兒發的”的話語,許鑫就猜出來了。

而猜出來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

行啊。

他之所以勸劉一菲成立工作室,初衷很簡單,純粹就是讓她能在影視方面的選擇上擁有更多自主權。

說白了,一個演員到了某一步後,其實所有人都面臨著轉型的問題。

這種轉型並非是人設,而是演技。

單一的角色演太多,就會讓觀眾產生麻木感。

這時候,好多演員往往會自毀形象,去接一些和以前的戲路子完全不同的角色,讓自己的熒幕形象發生扭轉。

他覺得肥仙兒現在已經到這一步了。

或者說,她真的不能再“仙”下去了,否則以後的路會越走越窄。

就像是《完美》裡的比安卡那樣就很好。

梳著幹練的短髮,乍一看就像是個留學生,可最後發現新婚丈夫出軌後,在眾人的注視下,親自把自己的嘴唇重新塗抹成了鮮豔的顏色。

那一幕的視覺衝擊就特別強。

可惜……還是有點短。

如果跨度再大一些,或許真的能給觀眾塑造一種“我家劉一菲長大了”的既視感。

而他讓對方出去開工作室,就是想讓她可以自己找到一些好劇本,感興趣的故事……甚至可以自編自導自演都沒問題。

她的人氣足夠支撐她……至少三部到五部的爛片轉型。

這是完全沒問題的。

可看到這條訊息,他倒也看的很開。

劉一菲當然不是必須走。

或者說她走也好,留也罷,大家的關係都不會有什麼變化。

想走就走,不走那就擱家住著唄。

通房丫頭算她一個。

咱老許可不是什麼妒婦。

於是,他給皇上回了條訊息:

“不走也行。”

剛上車,還沒出宮門口的皇上翻了個白眼:

“不走你養她啊?”

“我養就我養。”

“行,那你養。我看劇本的眼光也不咋地。”

“是你們看劇本都不咋地。沒我這個家得散。”

“啊對對對。你回來時候記得去唐人街買火鍋底料啊,要菌湯和辣湯的。”

“知道了。是手擀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