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帶著黃射,朝著漢水上游而去,他們需要在漢水的上游,找一個合適築壩的地方。

而蒯良這邊,也開始行動起來。

蒯良現在已經決定要幫著劉琦搶奪荊州牧的位置。

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三點。

第一,他需要協助劉琦,擊退城外的漢軍,替劉琦撈到這個天大的功勞。

第二,就是要坑一波蔡冒,和他手下的那些追隨者。

第三,才是替劉協爭取足夠多的兵權和人脈。

這個時候,蒯良已經有了對策,他已經想好了,要怎麼做。

於是,他率先去找了張允。

這個時候,張允每天都在擔驚受怕當中。

他怕漢軍攻破了樊城,自己就是死路一條。

畢竟,他是劉表的子侄,如果說,劉表戰敗後,其他人有機會活命,那麼他作為劉表的子侄,絕對活不下來。

所以,他覺得自己不能輸,也不敢輸。

同時,這個時候的張允也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現在的能力,真的玩不轉這麼大規模的戰鬥。

所以,他現在多少有一點慌。

而這個時候,蒯良來了。

蒯良來找張允,不是為了坑張允,而是想要把張允拉攏過來。

別看張允現在還年輕,也沒啥經驗,當不了重任。

但是奈何人家張允地位高啊!他無論怎麼說,也是劉表的親外甥,荊州軍的副都督。

同時,張允由於之前還是蔡冒的親信,把他拉過來,可以很好的分化蔡冒的勢力。

另外一點,張允現在是樊城的主將,沒有他的點頭,蒯良沒辦法調動樊城的荊州軍。

想要透過張允調動兵馬,就註定瞞不住劉琦的存在。

所以說,繞來繞去,都需要把張允拉過來。

蒯良也有信心把張允拉過來,因為他已經看透了張允。

簡單來說,劉琦,劉琮無論誰繼位荊州牧,對於張允來說都一樣。

甚至可以說,劉琦繼位對於張允來說要好過劉琮。

因為劉琮的背後有蔡冒,即便劉琮繼位,荊州的軍權還是在蔡冒手裡。

但是,劉琦繼位就不一樣了。

張允是劉琦的堂兄,兩人之間有親戚關係,而劉琦跟蔡冒之間沒有。

劉琦跟蔡冒之間,早就是水火不容,雙方都巴不得對方死。

劉琦想要登上荊州牧的位置,那就必須先扳倒蔡冒。

那麼,如果劉琦能夠成功,扳倒了蔡冒,那麼荊州的軍權,會在誰的手裡?

鐵定是劉琦自己手裡啊,無論是劉琦還是蒯良,都不會允許有人掌控荊州的軍權。

但是,這不妨礙蒯良拿著扳倒蔡冒之後,讓張允接手荊州軍軍權這個噱頭去哄騙張允啊。

只要張允相信劉琦在扳倒蔡冒之後,讓他成為荊州都督就行了。

至於說,真的扳倒蔡冒,劉琦登上荊州牧之後,會不會兌現,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