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萬一買錯了馬呢?(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為峰跟曹興華蔡明界邊打檯球邊聊天,什麼科技企業二八原則,管理層的紅利分配,天岸集團下屬公司的架構模式,反正巴啦巴啦一通忽悠。
忽悠是老闆的基本技能。
曹興華大起知己之感,感嘆道:“李生,我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我正在聯電推行全員紅利分配,讓每個員工都成為企業老闆。”
李為峰架杆擊球,隨意問道:“曹總,全體員工成為老闆,不能成為福利,成了福利,就沒人努力了,這不跟你的二八原則矛盾嗎?”
曹興華拿著檯球杆,放低身位,謙虛地討教道:“李生,你覺得企業的紅利分配製度怎麼樣設計好?”
現在李為峰手握巨資,人家沒看上臺聯電,自己都是厚著臉皮硬貼上來的,還打擾他跟貌美女星打檯球,人家沒不爽趕你走,還跟你打檯球聊天,那就是給你機會。
李為峰沒想到灣灣未來的半導體大老態度擺得如此端正,蔡明介話語更少,就專注傾聽。
他重生過來的時候,蔡明界的聯發科,在灣灣上市,市值2544億,收入672億,淨利瀾155億。
曹興華創立的臺聯電,在美股上市,市值1156億,收入308億,淨利瀾92.6億。
如果是在A股上市,不說別的,聯發科市值至少萬億。
至於臺積電,總資產9798億,淨資產5653億,現金及等價物合計3210億,94年剛上市市值才兩億多美金。
李為峰如果是個人投資,那會鹹吃蘿蔔澹操心。
不過未來市值幾千億的大老向他討教管理經驗,李為峰現在還是蠻有成就感:“不但管理層或者技術骨幹要分層級,普通員工也分,到達一定層級,才能享受紅利分配,而且,這層級跟業績指標等考核掛鉤。”
蔡明界一點就通:“李生,意思是層級能上能下?”
“是啊,要是憑藉資歷就拿高新高分紅,那企業也失去活力。”
曹興華饒有興趣問:“但如果是蔡總監這樣的重要管理層呢?”
“蔡總在聯合電子幾年內升遷無望,對人事爭鬥感覺厭煩,失去工作目標跟熱情,那就支援他出去創業啊,比如蔡總,他出去專門做半導體設計公司,我就拿資金入股他的新創企業,用市場人脈支援他做大做強。”李為峰帶著裝逼範兒,感嘆道,
“我一直強烈地認為電腦是未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包括行動式的電子產品,所以我辦企業做歌星投資股市賺到第一桶金,當看到日島被西方各種打壓,股市漲得太浮誇了,進去做了一波,當個人財富多得只是數字的時候,總要尋找一些其他樂趣,比如看好某個行業未來發展的前景,看好某個人才,幫助他創業成功,也證明了自己的眼光跟膽識。”
曹興華跟蔡明界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中都有震驚,難怪李為峰年紀輕輕,幾個億投資半導體產業,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
蔡明界似乎聽懂了李為峰話裡的意思,野心就像一枚種子,開始萌芽。
至於李為峰的資金有沒有大陸背景,說笑話呢,現在一臺電腦一萬多,而大陸幹部工人現在工資一個月才一兩百塊錢,哪有錢投資科技企業,就算有錢,也不會給他投資燒錢的半導體企業。
雙方越聊越投機,最後說到具體投資額度,曹興華開出了跟臺積電一樣的條件:“李生,確實沒法子,聯合電子是電子所投資的企業,只能拿出這麼多股份來融資,而且,還得上頭審批。”
“嗯,我的投資團隊會跟進,在臺積電跟聯合電子之間選擇。”李為峰語氣澹澹道,“從我個人來說,我更看重臺積電,跟你們聊,是想看看你們有沒有帶領團隊出來,在香江創業的想法,我作為大股東出資金,但是企業你們具體負責,你們說了算。”
李為峰又道,“你們作為行內人清楚,香江的半導體電子產業也是頗具實力啊,首先香江是自由港,進出口不課稅,待遇優惠;其次是渠道多,訊息靈通;再加上小廠多,大廠都是外資,這些靈活性,幫助香江在劇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極大優勢。”
曹興華點了點頭:“確實,現在一個新電子產品的製造時間,米國要8個月,日本要5個月,而在香江平均不到3個月……”
現在香江電子生產廠有兩千多家,出口值達到五百多億港元,已經從簡單的收音機、錄音機、電子錶、計算器等產品製造,瞄上了微型電腦、個人電腦、多層次線路板、電腦外圍裝置、高階通訊器材、音響等產品。
少數國際巨頭如摩托羅拉等已經開始在香江設立研發中心。香江的電子產業也從初期的中低端化開始朝著高階化成長。
九十年代前期香江GDP相當於整個大陸的五分之一,達到難以想象的歷史最高比值。此時的香江不僅僅是經濟實力,連文化影響力都非常大,尤其是當時的港風影視劇以及歌曲,在全球都有著一席之地。
李為峰又老神在在地分析道:“香江半導體產業也有缺點,的靈活性雖然頗具優勢,但也是以後發展的弊端,主要是規模難以做大,導致資金單薄,不能長期開拓新技術。”
曹興成跟蔡明界心神巨震,半導體企業,狼來了啊。
現在李為峰幾十個億的資金投入,什麼新技術不能開發啊,規模怎麼會做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