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你作為內閣次輔,應當主持科舉事宜……”

“有首輔當前,我這個次輔沒那麼爭強好勝!再說,我也不是沒參加過科舉考試的主考工作,委實不想再做了。”盛苑聞聲趕緊推辭。

主考官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她現在已然身兼數職,哪能有精力再肩負這等重任?!可饒了她吧!

“……”盛蒽又叫這丫頭搶了話,很是運了口氣。

雖然盛苑的意見符合她的安排,可看到她避之不及的表情,盛蒽還是強撐著和善的笑容,溫柔的說了句:“你可快給我退下吧!”

……

登基大典按期舉行。

那天,京都街巷兩邊圍滿了人。

浩浩蕩蕩的皇室儀仗隊行過京都最大的官道,官道上那些數不清的內侍,揮舞著令人聞之隱懼的響鞭;時不時轟響的大炮震耳欲聾,嗡嗡鐘鼓聲響徹了京都。

那天,京都的人似乎都見證了太后的威勢和皇帝的風采。

故而,有人詩曰:【九州萬里無雲飄,百川千丈霞光繞;江海濤濤訴澎湃,清風朗日照太廟;二主並立告天地,龍鳳雙袍各熠熠;朝殿傳旨天下知,女主江山理社稷。】

……

登基大典之後,太后盛蒽忙於朝政,用後世編撰楚史時提及的話說,那就是:“【後主朝政,勤勉不怠;主持科舉,納賢採良;廣開言路,提拔能臣,儲人才以傳後世,留明政以惠子孫。】”

前朝有盛蒽兩手抓政務,盛苑這個當朝次輔倒是沒有想象中的忙碌,這讓她處理完公務之餘,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完成對皇帝的教育。

“小姨,咱們這是到哪裡去?”小皇帝好容易從皇宮內苑出來,整個人都顯得格外興奮,走在皇宮外苑的步伐都輕快很多。

“臣帶您到翰林院的史檔房去看看。”

“您要帶朕讀史?”小皇帝很聰明,很快就猜出了盛苑之意,頓時有些蔫答答,“今兒早上負責課業的師傅還帶著我讀了前朝史書,枯燥極了。”

“臣要帶您讀的史書和他們的可不同。”盛苑側首朝小皇帝眨了眨眼。

“……”看著興高采烈的盛苑,小皇帝的好奇倒是微微勾起了些許。

而小皇帝的這份好奇,在來到史檔房,聽盛苑說要和她扮演歷史角色,一起按著歷史事件發生前的背景情況去演練時,幾乎達到頂峰。

“皇上莫要掉以輕心喲,我們每走一步,都要以當時真實的外界情況作考據,所以,即使您讀了前朝史書,也未必能扭轉結局。”

“那可不一定!”小皇帝聞言,當即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就跟盛苑一決高下。

“一定不一定,皇上一會兒就知曉了。”

……

“皇帝今兒怎麼瞧著有些鬱郁?”盛蒽好容易提前從覽政殿離開,可才回了清源宮,就瞧見女兒蔫頭耷腦的捧著一本史書細瞧,頓時感到有些奇怪,不由叫人喚來皇帝跟前的宮女採寧。

待聽聞皇帝在翰林院讓盛苑這個小姨“以史實為基礎、以演技為標準”贏了無數遍,盛蒽不由想要撫額。

聽明白了女兒鬱悶的緣由,盛蒽主動尋了過去。

一見著盛蒽,小皇帝就癟了癟嘴巴,欲哭無淚的訴起了苦:“明明朕按著前史躲開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可那些事件還是莫米奇妙的發生了,雖有改變,卻未必較原先更好,這是為何呢?”

盛蒽沒想到女兒見面的抱怨竟然說得是政事,驚喜之餘愈發滿意。

“你小姨之前沒教你嗎?”

“小姨讓朕先分析自己演繹的事件,對、錯的緣由,具體的影響,以及要吸取的建議,等明兒讀史時再說給她聽,到時候她和我一起點評原本的事件。”小皇帝越說越想哭,“可朕就是想不明白,明明之前都安排的很好了,計劃也很周密,可怎麼佈置下去之後,行動結果還是和最先的想法兒不同了?!”

“皇帝還記得你上次逃課的是嗎?”盛蒽看著逐漸睜圓眼睛,不明白她此刻怎算起舊賬的女兒,笑說,“教書的先生前一日必是做好教案的,按著他的計劃,教導的課程必然能夠完成,可是你的一次改變和不配合,就叫他的計劃落了空,可見,事成非一人之功,對不對?”

“……”回想著當初的所作所為,雙唇微張的小皇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