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的冊封大典安排在了驚蟄之後,而大典的當天,更是驕陽普照、碧空若洗。

巍峨皇城的九重大門次第開啟,隨著氣勢恢宏的樂聲響起,繡著祥紋的大紅繡毯一路滾動著向前鋪去。

大典時辰一到,數百響鞭同時甩起,冊封皇太女的旨意自東閣而出,由朝殿釋出,而後由內衛指揮使、軍機營領事、九城兵馬司總帥、五軍各自統帥以及兵部尚書九人,分次手持聖旨,縱列馳騁而出。

他們的賓士路線,從朝殿外的漢白玉石階起始,沿著皇城中軸線,途經九重宮門,沿繞整座京都一圈,而後再按原路返回。

這一路,另有由官學生代表組成的數十個宣傳隊,在到京都大街小巷沿途唱和冊封旨意的原文。

待九人重返皇城,聖旨交回到內閣首輔手中,屆時,由他率領內閣成員一起去覽政殿,把冊封旨意交給殿內等候的昭德公主。

其後,昭德公主按規換上皇太女吉服,在內侍宮女的護送下,率領內閣諸臣朝著朝殿而行。

她將要在朝殿跪拜延平帝,完成冊封皇儲的最後一步,接過她父皇賜予她的皇儲印章。

按著禮部的安排,鑑於皇儲尚幼,就不讓她步行去往朝殿了,改為乘輦而行。

不過這個考慮周詳的安排,卻接連受到帝后的否決。

延平帝說:“皇太女,皇儲也,皇朝之承繼者,百官待侍之君,自當親領內閣諸臣向陽而行。”

皇后盛蒽說:“公主雖幼,亦要擔當;此途雖遠,卻當力行。”

因此,禮部只能調整更改,換回了原本的冊封流程。

……

盛苑作為朝廷二品大員,在這重大場合,自然是頭頂六梁冠、玉帶配紫袍,手持象牙笏,金魚袋繫腰。

按著程式,她這個戶部尚書在冊封大典上,就是個氣氛組成員,主打的就是陪同。

可誰想到,延平帝看了禮部安排後,直接御筆一提,把她的六元之名搬出來,讓她成了冊封大典的吉祥物了。

作為吉祥物,盛苑還要在延平帝教誨皇太女後,高聲朗誦皇帝寫給皇太女的寄語。

和前朝大多數皇儲冊封典禮的不同之處在於,這篇千餘字的寄語的確是延平帝親自書寫,其字裡行間透著延平帝對皇太女的期許厚望。

盛苑念過寄語,親手將文章放到皇太女的手上,就可以功成而退了。

只是她回到隊伍裡,各樣的視線卻沒有隨之離開,那充滿探究的、質疑的、不滿的、嫉妒的、好奇的……目光,若影隨行般的圍著她打轉。

沒辦法,雖說太女太傅的旨意尚未頒佈,可盛苑在這場大典上卻完成了太女太傅應該做的事情,這怎能不讓人多想呢!

莫說是大楚的官員了,就是海外邦交前來慶賀的使臣,也不由朝盛苑多看幾眼,紛紛納悶兒的打量著這個容貌脫俗、氣度極盛的女官。

盛苑早已習慣來自旁人的打量,也早已學會忽視這些不請自來的注視。

此刻的她頂著無數視線,開始幻想著接下來的冊封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