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知鬼怖,鬼曉人心毒(第1/2頁)
章節報錯
玄木離開天池山後,繼續朝著東邊出發,期間他自問自己此番沿途的多此一舉,也說不上緣由為何要幫襯那小子一把,只是遵從內心想法,加上本能的好奇,使得玄木最後這樣做了。
那日途徑天池山頂,見到他們幾兄弟爾虞我詐,生死關頭中差點泯滅人性,可是最後老大良心未泯,不僅沒有活生生吃掉老五,還動了惻隱之心想把老五帶回巢穴。這也是最後為何老五吃掉了老二和老四,對於老大他卻好生安葬在雪地下,這就是最大的原因。
修行一途,可以不擇手段,為達目的甚至可以六親不認,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涉及有關自己的利益,任何人觸碰,都是敵人。這個世道,不論走到哪裡都是強者為尊,要想成為強者,就必須要有心狠手辣的手段和計謀,匹夫之勇又或是隻會投機取巧充其量也只能走到一半。
登頂大道者,無一不是心性過人之輩,一個人的成功,背後一定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痛苦,經歷他人無法感同身受苦難,從而磨練意志,捶打心性,使得其不懼任何風浪摧毀,一往無前,為了心中所求不顧一切,這才是修行本身帶給我們的收穫。
是以老人常言,自古以來那些赫赫有名的功成者,其過往的歷史往往大多數都有不堪,他們站在高處俯瞰人間萬里,背後就有一團陰影,而陰影當中,亦是他走向大道之頂的一部分,只是面前的光太耀眼,以至於很多人都忽略了背後的陰影。
可修行一途,不管是人還是妖,從你踏上這條路,就註定其中過程並沒有那麼簡單。人之初,性本善,古人能道出這句話,代表人出生之際,秉性當是善良的,只是歷經後天的摧殘和現實,慢慢改變自我,看淡了世間冷暖,從而讓有的人漠然無情,甚至惡念湧生,加害他人,使得那些無辜之人牽扯其中,從而惡性迴圈,環環相扣,善良的人吃的虧上的當多了,也就慢慢變得冷血冷漠。
可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世道麼?總有新的人會降生,他們還會帶著善良和真誠來到這個世上,從而經歷一次輪迴,或是加入惡的一方,或是保持秉性,不忘初心,萬物生生不息,天理昭昭,一切都是憑心而論。
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守住作為一個人的底線,人與妖皆是如此,從誕生靈智的那一刻,從能分辨善惡是非開始,從能知對錯開始,從能知可為不可為開始,不管你經歷過什麼,又或是最後變成什麼樣的人,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不能丟棄,不然和牲口畜生有何區別?哪怕最後你登頂在高,得到更多,不過是華而不實,空有其表罷了。
那些至高無上者,功成名就者,不論他們曾經的過往有多卑鄙骯髒,但不能否定他們站在頂峰上為後人造福的舉止同樣是功德無量。
一個人的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何況一個人取得大成就時,自然也就擁有了這個世間一大部分資源,他們深知得來不易,不會輕易揮霍浪費,從而使得他們殫精竭慮,處處行事周全,自然而然在他們的管轄內,便有了笙歌繁華,子民安康的好日子。
能成大事者,多是心胸開闊,海納百川之輩。
玄策心狠手辣,更是懂得臥薪嚐膽,養精蓄銳,到了關鍵時刻不會因為婦人之仁而壞了自己醞釀已久的計劃,這是常年在底層吃過的苦,受過的磨難而成,所以他懂的珍惜機會,把握機會。
同時玄策並沒有泯滅良知,老大最後的惻隱使得他一直保持自己的理智,畢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相煎何太急?即便最後他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到鼠族,即便面對暴風雪的天氣生死渺茫,他還是選擇自己的孤注一擲。
而玄木看重的正是玄策這一點,至於玄策以後的成就能達到何種地步,玄木不敢斷言,不過以他這種心性,只要不出意外,想必不會太差。
大道萬千,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機緣和造化,豔羨也好,嫉妒也罷,最後仍是需要砥礪前行,打磨自我,修行先修己,修己在修心。
天理迴圈,善與惡並無具體劃分,負心多是讀書人,仗義多是屠狗輩,不論何人都有兩面。殺人放火者會為了救一隻溺水的流浪狗而自己活活被淹死。吃齋唸佛者數著功德箱裡的銀兩大笑那些無知愚昧者的天真,揣著不勞而獲的金錢下山花天酒地,揮霍無度。
常道無名,唯德以顯之。至德無本,順道而成之。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人鬼畢竟殊途,即是修行天地中,良知本性不能少,更不能丟。
————
一路向東,氣候漸漸暖和起來,沿途雖依舊積雪冰封,可不同偏北地區,眼下已經能看見不少叢林灌木,其中不乏有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東邊的大山高低起伏,層巒疊嶂,崇山峻嶺不在少數,其中不乏有一落千丈的流水瀑布,一瀉千里,雲煙浩蕩,亦是難得的壯觀之一。
玄木雙手負後,眉目淡然,任憑過眼雲煙流淌匆匆,他目光深邃,直至到了一處山脈頂峰,方才止住身形。
在這片延綿千里,縱橫交錯的山脈下,最地底是一方巨大盆地,相比外面的青翠欲滴,林深葉茂,盆地底下則是寸草不生,荒無人煙。
放眼望去,盆地下佈滿了眾多巨石,巨石底下時不時有陣陣黑氣沸騰,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在各種巨石的縫隙中,穿過峽谷流入的河水極其渾濁,似乎此地是一處絕境,匯聚入內的河水皆成了此地死水,再也無法流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