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中醫有國界(第1/4頁)
章節報錯
第379章中醫有國界
中醫協會中醫院、中醫協會中醫院花城附屬醫院跟第三代弟子「中醫下基層」的學員,就像中醫的脈絡。
脈經是人體主要經脈走高階高層,絡經是分支,細小的經脈補充高階市場涉及不到的地方。
大家相互補充。
大家經過這一個月的培訓,醫術得到了極大提高。
有些原來有點針灸基礎的,經過龔明輝跟藥來得的指點,針灸醫術也有了質的飛躍。
運用到基層的工作上,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同。
一時,人滿為患。
後來,大家的中藥採用了中醫協會的統一的企業單位,藥材的質量了也得到了保障。
大家回到家不久,7月10日,那些筆記李文凱用郵政快遞寄給了大家。
這些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印了機密字樣,任何人不得拆開。
郵政快遞雖然慢,但是卻是一個非常可靠的快遞企業。
同時寄過來的還有一本加蓋了中醫協會的族譜。
資格證書還有紀念照大家都裝表起來,掛在了自家門診的大廳,供大家觀看。
有了資格證跟紀念照還有族譜,大家也算是找到了組織。
當地的衛生管理機構對這些參加這樣全國性中醫培訓的活動也是非常重視,後來也給這些老中醫給予了很多的支援。
這件事現在在全國引起的轟動實在是太大了。
網路上到處都是,而且有些用心的人根據紀念照片裡的成員從中醫協會官網上統計出來做成一個表格發表出來供大家使用。
有些掛不上兩家中醫協會中醫院的號的病人,只能到離自己近的這些第三代中醫門診去看病。
於是產生了一種現象。
那些基層的中醫學員當地診所,無數網路主播們前來打卡,有些看病需要調理的,小門診沒有住院的地方,於是就在當地的縣城住了下來,後來人數也不少,也帶動了當地的一些旅遊收入。
這是李文凱沒有意料到的。
有了這68個弟子作為基層的中醫代表,慢慢的00後的新一代人,也開始接觸了中醫,看到了中醫的神奇之處,慢慢地也接受了中醫。
附近百姓們可算是有福氣了,一些小病感冒發燒,頭痛腦熱的也不用上醫院,直接去看中醫門診。
費用還不高,當天就拿著中藥回去煮著,吃上第一天就見效,第二天就好。
三副藥不見好的這些雜症,大家也把病症發了中醫群裡,得到了龔明輝藥來得他們這些第二代弟子的糾正。
慢慢的,中醫在網路上蓋過了西醫。
特別是現在大家都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特別嚴重。
有些家庭,因為得了一場重病導致「人財兩空」的慘劇大有人在。
中醫的迴歸,彌補了這當中的空白。
不過畢竟是「狼多肉少」,68名第三代中醫全部撒下去,在全國沒能濺起一滴水花。….
這給這68名學員帶來了巨大的收入,這是他們應得的。
其實這樣的結果也在李文凱的意料當中。
隨著大家的醫術提高,大家的收入都會隨著水漲船高,這也是李文凱對這些老中醫的回饋。
想讓馬兒跑得快,就得讓馬兒吃草。
只有讓大家看到了希望,有了豐厚收入,才能發展得更好。
周文山的兒子周小光現在全力跟父親學習醫術,帶著只有一年級6歲的兒子周明明現在也在周文山的指導下開始背《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藥性賦》等中醫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