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速度與激情3》(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355章《速度與3》
「新聞釋出會?什麼東西?」孟剛毅問道。
「就是……」李文凱把新聞釋出會簡單介紹一下。
「這可不行吧,現在新聞資源有限,再說現在沒有這麼長的時間提供給你專門做一個釋出會,是不是再想別的辦法?」孟剛毅說道。
現在華夏中醫院別看是一傢俬營醫院,可是卻是歸衛生部監管,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孟剛毅的政績,而且是衛生系統創外匯的唯一一間醫院,而且是數額還不小。
特別是裡面的那些國外的患者,個個是富豪有錢人,在他們的國家上也是非常有地位的。
現在華夏中醫院的一個專門治療腦死亡的專家去世了,對他們的影響也是非常大,他們也是非常關心。
可是現在來說,這樣的新聞釋出會,可是時間不短,這樣的資源可不行。
自己是衛生系統不是宣傳系統。
「哦,是我想當然了。」李文凱現在才回過味來,現在不是網際網路時代,這樣的現場釋出會可還沒有達到,再說也沒有網站呀,現在手機還是2g,「這樣,派個記者過來進行一個專題報道,這應該可以。」
「這個倒是可以,我再向上面申請一下。」孟剛毅說道,「好,就這樣,我申請一下,呆會給你回覆。」
過了一會,孟剛毅回覆說上面已經答應,下午會派一個記者過來進行採訪,製作一個專題報道。
到了下午,一個四十五歲左右的中年男子,騎著單車提著黑色公文包,同行的還有一個攝影師。
李文凱把兩人請到辦公室。
攝影師在門診、住院部,特別是vip病房拍攝了幾張相片。
記者已經做好了採訪大綱,按著上面的大綱進行對李文凱進行了採訪。
從烏浩宕的個人工作當中的取得了成績開始說起。
「李廠長,現在華夏中醫院第一批專家平均歲數都已經90多了,兩對這個情況,全世界的患者都非常關心,第一批專家去世之後,他們的醫術,是不是能否傳承下來,我想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對於這點,華夏中醫院有什麼準備嗎?」記者問道。
「請廣大的患者放心,關於中醫傳承的問題,是我成立這家醫院的最重要根本問題,從成立開始,對後輩人才的培養也一直是我們的最重要工作,我們醫院安排中醫傳統的學徒制對後備人才進行了培養,師傅帶徒弟,專家組當時就是帶徒弟入職的,這些徒弟有著非常紮實的基礎,經過這幾年人培養,已經能夠獨擋一面,現在經過第一批專家的考核,已經達到了專家的水準,開始接手第一批專家的工作。」
「在第二代的專家當中,我們知道有一位15歲的中醫專家陳明亮,他的年齡這麼小,在工作當中是不是有一些阻礙,比如患者不相信什麼的,畢竟在大家的印象當中,中醫大夫一般是上了年紀的白鬍子老者。」記者問道。….
「剛好相反,陳明亮出身中醫世家,打小就跟爺爺陳開山學習中醫,8歲時我發現了他的特長,讓他輟學專門學習了中醫,這幾年在醫院的許多專家學習,在針灸、藥理、推拿、切脈上的醫術是非常高的,是第二批專家組醫術最好最全面的,而且是未來可以繼承專門治療腦死亡這個病症的繼承人。」李文凱說道。
「沒有想到,李廠長這麼有遠見,在8歲的時候讓陳明亮輟學專門學習中醫,一般人是做不出來的,難怪華夏中醫院能夠有今日的成就,都是李廠長這個掌舵者把握好方向。」
「這樣說來,烏老是後繼有人了,這對廣大患者來說是個好訊息。」記者說道,「我們的中醫,自古以來是口口相傳,傳男不傳女,導致在漫長的歲月中,有許多醫術
都失傳,這樣說來,烏老這一脈是得到很好地傳承下來了。」
記者說道。
「是的,這也是我成立這家醫院的初衷。」李文凱說道。
「你對第二批的年輕專家怎麼看,他們能否繼續師傅們的輝煌?」記者說道。
「年輕人接受東西快,學習能力強,新的時代對人才著著新的要求,特別是像華夏中醫院這樣的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患者,他們者學了英語,基本都能進行了口語的交流,這是老一輩師傅所沒有的,他們是成醫院成立前就已經跟師傅學習了十幾甚至二十年的,到了現在,已經獲得了師傅的肯定,出師,我相信將來他們會取得更高成就,讓中醫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醫術。」李文凱說道。
採訪到最後,記者向李文凱要了一張烏浩宕的個人工作照,還有第一批、第二批的集體照片,同時還讓攝影師給陳明亮特意拍了幾張工作照。
第二天,燕京日報發表了一篇《中醫在新時代的發展與繼承》的專題報。
專題用了整整4個版面。
上面有新老專家組的集體照片,還有烏浩宕、陳明亮的個人照片。
內容從華夏中醫院的建立到現在在國際上取得的成就,再到新老人才的傳承,最後是李文凱關於中醫未來發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