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專業割羊毛,割韭菜的大師級代表,劉破奴才不會告訴劉徹自己給他的報價其實是瞎幾把報的。

現在的生產是純手工,小批次的製造,製造成本當然會高一些。

等到大批次製造的時候,成本大幅度的下降那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別的不說,黏土從地裡面挖出來之後的粉碎流程,就可以用粉碎機來代替,效率高還節省人力。

粉碎石頭的粉碎機造不出來,粉碎黏土的粉碎機還搞不定嗎?

一臺發動機帶動著滾筒就能搞定了,一臺的效率能頂上十個人工的效率,這麼算下來的話,要不了半年機器的成本就回來了。

後面的混合製坯黏土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進行,稍微改進一下將其變成攪拌機就可以了,效率依舊槓槓的,這一下就節省了起碼二十個人工。

雖然運輸方面節省不了,但就算是這樣,劉破奴也能保證這一千錢裡面他起碼能賺一半。

“新幣的推廣和穩定,就圍繞著吃穿住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只要搞定了這些,基本上可以確保新幣的成功率了,同時又能保證二十年的經濟穩定。”劉破奴意氣風發的掐著腰說著,可把自己給牛逼壞了。

多的不說,就這三連招稀里嘩啦的打出去,就算後世的專家也得頂禮膜拜的讚歎一聲老祖宗真特麼的牛逼!

“你倒是把朕給說湖塗了,吃和穿朕倒是能理解,可這住上面單單只是材料就要千錢,而且還沒算後期建設的人工費用,哪個百姓能拿得出這麼多錢?”看著劉破奴牛逼的模樣,劉徹有些懵逼了。

為了確定新幣的價值,多搞一些貨物來幫其穩定,這個思路他是認可的。

但那不應該是人人都能消費的起的東西嗎?

建房材料這些單個的話百姓的確能消費的起,可一兩塊磚他也建不起來一座房子啊。

真要是按照劉破奴這麼搞的話,就算是鄰里之間相互幫忙,那也需要一千錢才能建一座房子,普通百姓上哪去搞錢?

更何況新幣推行往後,以貨易貨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那還不簡單嗎?長安城中的大財主多了去了,咱們的第一批客戶就是這些大財主,朝廷也是咱的大財主,畢竟接下來還要擴建整個長安城呢,這又需要用到多少材料?”劉破奴呵呵一笑,不以為意道。

“你能要點臉嗎?竟然連朝廷也算計?”劉徹瞬間黑了臉,這小子現在不僅僅只是黑了心,這麼看是整個人都黑了啊……

“這怎麼能叫算計呢?這叫先富帶動後富你懂不懂?”劉破奴沒好氣道,旋即故作生氣道:“算了,跟你說了你也不懂,你就不會你知道吧?安安靜靜的看我操作就完了……”

“臭小子,你不說朕又怎麼能懂?”劉徹一巴掌拍在劉破奴的後腦勺上,再不用行動去制止他,恐怕接下來自己都該備整抑鬱了都。

“新幣改革之後,朝廷手中的錢就等同於增加了幾千上萬倍,這麼多的錢放在國庫中是不行的,朝廷必須要想辦法儘快的把這些錢花出去,而且必須要花到有用的,正確的地方才行。”

“甚至可以說,朝廷撒出去的錢,最終是會到百姓手中的,而透過建設長安城,能夠有效的確保新幣的價值地位,而透過長安城擴建計劃,又會帶動數以十萬計的百姓賺到錢。”

“而百姓在這裡賺到了錢,你說他們會不會有所心動?在長安城內買房子也好,在家裡面自己建房子也好,親眼見識到了磚瓦房,而自己又有能力來買或者建一座,你說他還會拿著錢不花嗎?”

“當他拿著手中的錢,以我們制定的標準買到了想要的東西,新幣的價值不就提現出來了嗎?百姓不就可以接受咱們這次的改革了嗎?”

“若是他們買房子,朝廷前期在長安的投入,不就可以收回成本了嗎?”

“如果他們選擇建房子,那各個工坊不就有了新的訂單來維持生計,可以持續性的產生盈利,並且讓百姓有了賺錢的門路了嗎?”

“人都是有攀比性的,一個村子裡只要有一個人建起了新房子,其他人就也會想辦法跟著建一座自己的新房子。”

“就算他們都不肯建,那也無所謂,反正朝廷有的是錢,咱們不斷的投資跟農業相關的基礎建設就行了,總有一天會帶動起來的。”劉破奴巴拉巴拉的說著。

這些都是未來的美好願景,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農業產量能夠跟上。

隨著水車和曲轅犁的投入,現在的農業產量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了,只要是沒災害的地方,基本上都會有一些盈餘。

而隨著接下來大批次的手扶拖拉機投入市場,耕種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幾乎可以預見,三五年後,大漢將會出現糧食過剩的現象,這可不是胡思亂想,而是真實的情況。

只要投入一定量的拖拉機,就可以確保大漢除了正常休耕的土地以外,所有的耕地都能耕種糧食。

而人口的增長很緩慢,在之前,大漢約有八成以上的耕地都處於閒置狀態,一方面是因為打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根本就種不完,人口數量實在是太少了。

整個國家才三千多萬人,平均到十三個州,每個州也就三百萬人上下,暫且不考慮各州面積不同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