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當著太子的面泡他侄女(第1/2頁)
章節報錯
部隊穿越了白龍堆,接下來的西域便是另外一副風貌。
戰爭導致了這裡的人被迫的向西遷徙,原本是打算在烏孫跟匈奴人進行一場曠世大決戰的,結果沒想到匈奴人是中看不中用,丟下了數萬屍體卻連漢人的防禦都沒能破開。
而作為誘餌的西域各個土著雖然短暫的遷徙了過去,但因為這段時間差,也讓他們的家園得到了休養。
這裡的牧草漲勢特別喜人,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大片,讓人看上去便心情格外的舒暢。
而在進入真正的西域之後,小騾子的心情也好轉了起來。
因為他發現在這裡修路並不是太難,甚至都不需要修路,直接讓車隊不停的在這條路上走就行了。
車輛長時間的透過,會將土層壓的特別緊實,以往的修路方式在車輛面前也不得不被淘汰掉了,因為在以前,不論是人還是車,其重量都達不到要求,所以如果不特殊處理修路的土層的話,第二年道路上就會長滿草。
而修路為什麼會費時費力,會哀聲怨道?
不就是因為修路的第一件事就是開挖,將地表的土層給挖開,然後拿走去炒制。
對,想的沒錯,就是像炒菜一樣的去炒制,要事先搭建一座臺子,到時候下面燒火,人直接站在上面不斷的翻著土。
而炒土會散發出一股臭味,一般人還真就接受不了這種奇怪的味道。
炒完了土還需要將土運回去,然後一層層的撒在路基上,接著將其一層層的夯實。
炒制的目的是為了殺死那些隱藏在土層當中的草種,夯實則是為了不給草植生長的空間。
無防盜
老百姓家中修建一座夯土房子都夠費力氣的了,而修一條路是什麼概念?
而現在則可以直接忽略了勞作力度最大的炒土和夯實這兩個步驟了,直接讓滿載的卡車上去碾壓就行了。
而且還不需要刻意的去安排,在運輸的過程中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安排的最多就是看路基被壓下去之後,從周邊挖點土撒上去讓卡車接著壓實,透過不斷的撒土,不斷的壓實,讓路基高出地面一個高度就可以了。
而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防止路面太低,下雨的時候水在路面上積攢,古代的路不怕風不怕旱,也不怕走,就怕下雨的時候走。
一直到烏孫境內,整體的情況都是差不多的。
而這一趟出行,也讓劉破奴心情格外的沉重。
在他的印象中,西域應該到處都是戈壁沙漠的,應該到處都是黃黃的一大片,就算有綠洲,那也應該是很小的一片區域。
但是現在現實卻告訴他,你猜錯了。
現在的西域,除了白龍堆以外,除了那些原本的沙漠以外,其他的地方竟然全部都是綠油油的一片,據嚮導說北部地區跟北邊的草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這裡的牧草不如草原上的那麼茂密,但也僅此而已罷了。
不過想想也是,如果這裡的牧草不夠多,不夠豐盛和肥美,這裡的部族又怎麼會選擇以放牧為生呢?
放牧……
你們特麼的倒是舒服了,可作為後人,卻讓無數人在這片土地上耗盡了心血。
歷史上遺留的問題我管不著,但是從現在開始,你們的小日子是別想那麼舒服了……
……
“末將韓延年拜見太子殿下……”自從聽聞太子要親自率領援軍前往西域,韓延年便一直在期盼著,當接到太子的隊伍已經快要抵達烏孫的時候,韓延年便日夜守候在烏孫邊境。
雖然他可以繼續往東去迎接,但是卻沒什麼必要,畢竟咱是來打仗的,可不是來搞什麼歡迎儀式的。
然而韓延年等了許久卻也沒能等來劉破奴的回應,不由一臉茫然的看著那臺高大上的豪華房車。
“侄女劉細君參見太子殿下……”見韓延年的請奏沒有效果,執意要跟著一起來迎接的劉細君也上前開口道,不過劉細君也同樣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
“公主,韓將軍,殿下並不在這臺車上……”一名負責守衛的漢軍軍官不由得低聲提醒道。
按理說他是不該開口的,但是兩人就這麼擋在這裡,他不提醒的話隊伍就沒辦法前進,耽誤整個隊伍的行軍進度,這個責任他可是擔不起的。
聽到軍官的提醒,先是愣了一下,然後這才連忙的讓開了道路。
看著一臺又一臺滿載著士兵的卡車進入烏孫境內,韓延年的臉上更是充滿了期待,而劉細君則是顯的無比驕傲了起來。
當年自己離開漢朝的時候,大漢可遠沒有現在這麼強大。
而那時的太子還不是現在的太子,劉細君也更不會想到,自己的願望竟然會讓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皇叔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