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玉門後不久,緊接著便是能將所有人都給嚇退的白龍堆,眼前一片白茫茫的,延綿數百里長。

若是意志不夠堅定的人來到這裡,恐怕不出三天便會被這裡的景色給嚇到。

美麗是真的美麗,好看也是真的好看,可入目之處皆是蒼白的小山,給人帶來的壓力也是無窮無盡的。

沿著白龍堆,兩萬兩千餘漢軍一路西進。

跟以往的任何一次行軍都有所不同,這一次漢軍的行軍速度特別的快,而且不需要攜帶大量的水源。

七日之後,漢軍終於走出了白龍堆。

白龍堆難走,但白龍堆也並不算太難走,漢朝與西域多年的往來,讓來往的隊伍在這裡走出了一條隱約可見的道路。

且北邊就是一條延綿數百里的山脈,只要始終不讓山脈離開自己的視線,只需要跟著山脈的走向去走就行了。

出了白龍堆繼續向西前行,十日後,來到了大漢進入西域的第一個國家,山國。

上一次李廣利出征的時候同樣也是選擇的這條道路,去的時候也沒少接受西域諸國的饋贈,雖然不足以讓他們補充部隊的整體消耗,但是跟回來的時候相比,他們得到的已經很多了。

《基因大時代》

嗯,回來的時候李廣利沒敢再走同樣的路線,而是選擇了繞路走南線。

經疏勒,莎車,于闐,且末,鄯善這一條路返回玉門關。

李廣利心中門清的很,去的時候自己得到了西域的幾個大勢力的支援,回來讓人家看見自己那麼狼狽的模樣,心中會作何感想?

搞不好讓那幫人直接給抓起來送給匈奴人都是有可能的,北線李廣利是絕對不敢走的,那邊太過於靠近匈奴,經常有匈奴的騎兵出現,再加上自己這點人手根本就不夠人家看的,就連西域的一些大勢力自己都得躲著。

所以這才選擇了南線,並且儘量的避開那些大勢力,結果還是沒有想到,李廣利擔心大勢力會趁火打劫,結果小國家直接給自己來了個關門大吉。

韓延年這次來是來報仇的,也是來為大漢立威的。

所以當然不能像李廣利那樣去挑一些軟柿子去捏,要捏當然就要撿著硬的來。

“將軍,焉耆王回信說近期有匈奴主力在附近遊蕩,焉耆可以允許我們經過焉耆南部進入龜茲境內,但拒絕開城迎接大軍……”前去探路的探子返回彙報道。

這些探子都是從李廣利那裡接管過來的兵士,這幫人在回到玉門關外的時候,已經窮的連自己的戰馬都給吃了。

臨出行前韓延年從敦煌郡為他們調撥了三千匹戰馬來執行任務,不過在韓延年的眼中,這三千人就是個探子而已。

“瞧瞧李廣利乾的好事兒……”韓延年呵呵一笑。

匈奴主力?

屁的匈奴主力!

匈奴人怕是閒得蛋疼沒事幹了才會把主力派來這鳥地方,是北邊的草原它不香了嗎?

根據瞭解,匈奴人現在是很少派遣主力南下的。

說的更認真一些,是現在的西域諸國,已經沒有能夠讓匈奴重視到需要派遣主力過來的地步。

要說早些年這他倒是真的相信,畢竟剛開始大家都不熟悉,雙方不碰一碰面,誰又知道誰才是真正的爺呢?

現在的匈奴人,最多就是派一支小部隊在西域各地來回巡視,監督西域各國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催促著他們上交貢品給匈奴,真正的匈奴主力,現在都在北邊的草原上休養生息造小人玩呢。

自己在東邊戰敗了,匈奴人的肚子裡可是都憋著一肚子氣呢,直到現在他們都還在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打回去的場面。

匈奴主力是不可能出現在這裡的,至少現在是不可能的。

焉耆王拒絕漢軍靠近他們的都城,其目的也很簡單,李廣利戰敗的惡果已經在西域傳開了,焉耆王現在並不認為漢朝對他們的影響高於匈奴人,但兩者同樣都不是他們能夠得罪的起的。

所以只能讓漢軍從南部邊境穿越焉耆國土,而焉耆王則假裝不知道,或者是暗中將訊息報告給匈奴人。

如此一來,只要不被漢軍抓到把柄,漢軍就不可能會知道訊息是焉耆主動彙報的,匈奴人也同樣不會因為漢軍經過了焉耆的國土而去收拾焉耆,左右逢源這一招,現在在西域也被這幫人給玩的爐火純青了起來。

“傳本將軍令,北上員渠城,準備與匈奴主力一決死戰!”韓延年呵呵一笑,輕飄飄道。

韓延年本來就是來練兵的,所以怎麼可能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