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國要養,民要休,仗也要打(第1/2頁)
章節報錯
“殿下,臣有話要說!”剛剛被懟的啞口無言的公孫敖再一次站了出來。
李廣利的事情他是插不上嘴了,也懶的去管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自己也是一名老臣,就算沒有什麼功勞,起碼也是有苦勞的。
公孫敖也知道自己是啥實力,所以從來都不主動去提及自己救下衛青的事情,況且那件事情也讓自己獲得了足夠多的恩待,再張口閉口的提及那件事情,未免顯得自己有些太不知足了。
但即便公孫敖不提那件事情,可他救下衛青對於大漢來說有多重要已經不需要人再去提及了。
就算他公孫敖現在就是個廢人,我說的話你可以不聽,但你也不能當眾把我懟的這麼體無完膚啊?
我公孫敖難道不要面子的嗎?
“公孫將軍請說!”劉破奴微笑著眯著眼睛,輕飄飄的回應道。
“李廣利戰敗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在內,咱們暫且不提這些原因,可殿下若是執意立刻派兵出征,那就不得不考慮一下其他的因素了!”公孫敖化身神機妙算的模樣,一本正經的建議著。
就算離開軍隊十多年又如何?
我打過的仗足夠多,我的見識足夠廣,就算我沒能力領兵打勝仗,起碼我能看懂局勢。
“兵敗西域所帶來最大的惡果便在於這會使西域諸國下意識的認為大漢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強大,至少在西域這片地方上,相比較於舉家搬遷的匈奴人而言,漢人所能給他們帶來的威脅是次要的。”
“而有了李廣利兵敗的事情在先,西域諸國自然也會對此有所瞭解,殿下若是決意出征,臣建議應當派遣更多的兵力,如此方可保證漢軍在西域不會落入敵眾我寡的地步,而人多無論是攻城,還是從氣勢方面,亦或者是去找匈奴人討要軍糧,成功的機率都會大一些。”
“新軍雖然很強大,可新軍畢竟沒有經歷過實戰的檢驗,且新軍成軍時間並不長,雖然臣對新軍的瞭解並不深,但依據多年從軍的經驗來看,這麼短的時間內,是很難完成對一隻軍隊完成整訓以及戰術訓練的。”
“況且自打新軍組建以來,臣也從未聽說過新軍走出軍營去訓練的訊息,所以,為了避免新軍重蹈李廣利的覆轍,臣建議殿下加派兵力……”公孫敖心中默默的打著小算盤。
你不是很牛逼哄哄的要出征嗎?
去!
盡情的去!
誰攔著你誰就是孫子!
我不僅不攔,我還要給你拱火,當然不是那種沒腦子的拱火,而是有理有據的拱火,讓你即便知道了我的意思你也無話可說的那種。
“殿下,臣覺得公孫將軍說的言之有理,新軍畢竟剛剛建立,戰鬥力如何誰也不知,加派一些軍隊作為策應會更穩妥一些……”
“是啊殿下,此戰早晚都要打,可不管什麼時候打,咱們都只能勝而不能敗,一旦敗了,朝廷在西域可就毫無威信可言了……”
“殿下,臣認為可以讓新軍先到敦煌停駐加緊訓練,朝廷則立即徵調兵士,等到後期的兵士到了以後,再合兵一處一起遠征西域……”
看著下面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劉破奴心中不由得一陣冷笑。
當然,劉破奴並不責怪他們。
新軍到底有多牛逼,現在都是自己吹出來的,而且也不是每天都在吹,只是適當的給新軍打打氣,拔高一下大家的期望值而已。
新軍沒有經歷過實戰,想要讓朝廷中的這些大臣們完全信任他們這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但是加派軍隊?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歷史上的確是這麼做的,李廣利就這麼在玉門關外等了一年多的時間這才等來了第二次出征的機會。
也就是說,朝廷開足馬力的用了一年的時間,在國內徵召了十萬兵力,籌集到了足夠多的糧草之後,這才再一次的開啟了復仇之路。
這一次的戰鬥中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例如因為李廣利的盲目自信,導致校尉王申生被鬱成人擊敗斬殺,最後還是搜慄都尉上官桀摔兵攻破鬱成城,活捉了鬱成王這才算是把這事兒給了結了。
嗯,上官桀有一個兒子叫上官安,歷史上霍光的長女,也就是劉破奴現在的太子妃,會在數年之後嫁給上官安……
不管怎麼說,劉破奴並不認為自己會成為一個暴君。
當然也不會不允許反對的聲音出現,更不會因為百官不知內情而發聲去遷怒他們。
事情都發展到現在這副模樣了,劉破奴當然也懶的再去解釋什麼,更懶得再去吹噓新軍到底有多牛逼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