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沒有皇后,高祖的皇后呂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了大漢,可也同樣給大漢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惠帝的皇后張嫣在清除呂后勢力的時候被廢,泯滅於然。

就算不被廢,被呂后壓制了那麼多年的張嫣也很難再有自己的一番作為。

文帝的皇后竇太后那就不用多說了,對於竇太后劉徹是熟悉的很。

雖然竇太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很是收斂了,但那也僅僅只是相比起呂后而已。

事實上竇太后有多大的權力?

她敢逼著景帝立梁王為皇太弟,逼的景帝每天只想繞著自己的母親走,就算在景帝立下劉徹為太子之後,竇太后依舊心有不滿,很長一段時間都看景帝不順眼,若不是梁王先一步景帝去世,後面劉徹在登基的時候,竇太后會不會配合著梁王發動一場政變還真是說不準的事情。

而景帝的皇后,薄皇后因為薄太后的緣故一直就不怎麼受寵,所以在薄太后去世後,無後的薄皇后便被廢黜了後位。

劉徹雖然嘴上不敢說,但心中卻也很清楚,就連自己的母親,其實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若不是有竇太后的壓制,王娡瘋狂起來恐怕不比呂后弱多少。

劉徹沒有那麼多的先例可以去參考,但僅有的這些先例無一不在告訴他一個事實,太后對於國家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太后到底想往哪裡使力氣。

毫無疑問的,衛子夫的表現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讓劉徹挑到任何的毛病,更是沒有看到以往那些太后的影子。

而皇帝不是太后的親兒子,太后的親兒子卻在外為諸侯,這種事兒雖然說出去會覺得有些不可理喻,但偏偏劉徹還真就這麼做了。

廢掉劉據的太子之位,廢掉衛子夫的皇后之位,固然能夠幫劉破奴徹底的掃清長安城中的障礙,可那又怎樣?

朝廷雖然對在外的諸侯王有著嚴格的監控和管控,可天下的諸侯王那麼多,總有朝廷顧及不到的地方。

當日自己下令誅殺那些工匠的時候,雖說是為了給劉破奴一個教訓,可何嘗不是一種試探呢?

儘管劉破奴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但他還是開口了,還是讓劉徹看到了他的心軟,加上事後對於那些工匠家屬的補償,這些劉徹都看在了眼中。

劉徹難道真的是為了殺人而殺人嗎?

並不是,他從那件事情中看出了將來,他看到了劉破奴不會對劉據下死手,甚至不會主動的對他出兵。

子孫和睦,這本該是劉徹高興的事情,可是劉徹卻高興不起來。

若大家都是諸侯王,那和和睦睦的當然是最好的,可諸侯王和皇帝之間,和睦是應該的,但是該動手的時候也是絕對不能手軟的。

劉徹的這一番安排,其實就是為了給劉破奴加一道底牌。

劉據沒那個膽子去動兵,但他身邊那些被逼急了的人可就不一定了。

把衛子夫留在長安,給她一個皇后,甚至是太后的身份又能如何?

實際上她不過是劉破奴手中的人質罷了,真到了事兒上,造反那種罪名已經壓不住人了,但是有衛子夫這個人質在手那就不一樣了,誰敢慫恿劉據造反,誰就是要讓劉據不孝,到時候甚至都不需要劉破奴動手,劉據身邊的諸侯王就會群起而攻之。

那幫人可不會像劉破奴那般柔情,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什麼事情都會做出來,更何況一個鎮壓謀反諸侯王這麼大的功勞呢?

當然,如果一切安好的話,那自然沒什麼問題。

劉據可以安安穩穩的當自己的諸侯王,衛子夫也會舒舒服服的當著自己的太后。

然而,劉徹計劃的雖然很詳細,也很到位,甚至是算準了將來可能發生的一些事情,可他還是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

長安城內,城門緊閉,不進不出。

整整一夜,街道上到處都是來回奔湧計程車兵,數十位身居高位的大戶家庭被連夜查封扣押。

晚上沒人敢出來看這個熱鬧,可等到天亮之後長安城內的百姓這才發現原來昨天晚上竟然鬧出了那麼大的動靜。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的,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印象之中,上一次鬧這麼大動靜的時候,好像是先帝駕崩的時候?

難道說,皇帝駕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