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劉破奴在搞的就是蒸汽機。

蒸汽機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對於一個任何上過高中的人來說,基本上都能自己製造出來,至於效果如何那就另說。

無非就是一個燒開水的鍋爐,將蒸汽透過導管連線車輪來提供動力輸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玩意兒的難點並不在於怎麼製造和佈局,而在於怎麼密封。

密封性不好,動力直接損失大半,後世解決這個問題靠的是橡膠皮墊,但這是漢代,壓根就沒有橡膠,甚至整個亞洲都找不到一顆橡膠樹。

劉破奴也並沒有經歷過相關科目專業化的學習,所以即便是對於蒸汽機這種簡單的東西,他也得一步步的去摸索探索。

當然,就算不專業,劉破奴的優勢也是很大的。

起碼他知道蒸汽機這套理論是真實可信的,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就好比熱武器剛出現的時候,當所有人都還在大力研究燧發槍的時候,你卻在大力研究定裝彈藥一樣,或許會在短期內讓你的燧發槍技術跟不上敵人,但也不會形成質的差距。

可一旦你研究成功了,那就會跟對手形成質的差距了。

燧發槍玩的是排排站等槍斃的戰術,靠的是密集火力,精準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定裝彈藥就不一樣了,不僅可以提高發射效率,還在作戰隊型上有了更多的選擇,除此之外,更大的好處在於不用在乎環境的影響,燧發槍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長期處於潮溼環境中,手中的槍連燒火棍都算不上。

蒸汽機也是同樣的道理,曲轅犁的投入已經讓現有的生產技術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就算研究蒸汽機需要個三五年,將其推廣出去又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對於大漢來說這個結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因為在更新換代的同時,大漢的農業產量並沒有因此而降低,反倒比之前有所提升。

這也是為什麼劉破奴沒有一上來就去搞蒸汽機的原因,起碼要先解決溫飽問題才能去考慮更長遠的目標。

“這東西真有這麼大的作用?”就算是對劉破奴行為有些許不滿的劉徹,現在也不得不認真的重視了起來。

三百萬的青壯勞動力啊……

知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

說句通俗點的話,大漢就從來沒有打過這麼富裕的仗,也從未見過這麼多可以隨時被安排的青壯勞動力!

如果劉破奴所說的都是真的話,那他就是待在這裡十年二十年的,劉徹也能接受。

不僅能接受,他還不會容忍任何人對劉破奴的皇位產生任何的威脅,哪怕一丁點都不行。

“它的作用只會比你想象中的作用更大,這東西一旦被推廣到一定的範圍內的時候,全國二十歲至四十歲的青壯就算全部脫離農業生產,也不會對糧食產量產生任何的影響!”劉破奴毫不避諱的直接說道。

耕種最費勁的就在於前期的翻地和平地,這個是必須要青壯來乾的,而且效率也不高。

播種管理什麼的老人和婦女兒童也能幹,無非就是效率稍微慢了一些而已,但幾個人一年管理百十畝地,問題還是不大的。

唯一的缺口可能就是收成的季節,但只要天公作美,問題也不會太大。

當然,這個問題也是可以透過別的方法來解決的。

“除此之外,它不僅可以用於農業,同樣也可以用於軍隊,若是將它配置給後勤部隊,一臺只需要一到兩個人來負責,便可比的上至少五六輛馬車的運力,其他還有諸多的好處呢……”劉破奴繼續說著。

劉徹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這未免也太恐怖了一些吧?

一臺馬車少說也要配置三個人,而馬的運力有限,所以一臺車上也裝不了多少的貨物,加上人員和馬匹的消耗,所以從長安運輸十斤的糧食到邊關,往往只能送過去一斤。

漢朝跟匈奴打了那麼多年仗,每次出兵少則數萬,多則二三十萬,就這個規模的兵力又怎麼可能對人口數千萬的大漢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然而這些不過是表面數字罷了,為了支撐這幾十萬軍隊打仗,背後往往需要徵召數以百萬計的百姓用於後勤運輸。

“朕看這東西也沒什麼稀奇的,你真就對他有信心?”劉破奴是上過戰場的人,而且還不止一次,死裡逃生的事情也在他的身上發生過,所以劉徹並不懷疑劉破奴對於這件事情的判斷,只不過……

“信心?”劉破奴一臉賤笑的抬起頭,看著滿臉凝重的劉徹,心中忽然又升起一股作死的念頭。

當然,有了前車之鑑,劉破奴當然不會像以前那般反覆橫跳。

但是言語上的挑逗還是要有的,不然氣氛那麼沉悶,有些不利於身心健康。

劉破奴擺出一副大大咧咧的態度,信心十足的拍著胸脯道:“我當然有信心,就像我在造水車和曲轅犁的時候一樣,不,我對他的信心甚至要比那個時候還要強大,而且我有一種預感,對了,你知道預感是啥東西吧?”

劉徹忽然滿頭黑線的看著劉破奴,你這麼能,那咋不預感一下朕會不會一巴掌把你拍進地裡面呢?

裝逼!

這小子肯定是又想裝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