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不是在說胡話吧?”劉徹滿臉質疑的看著劉破奴。

要是能做到讓十萬大軍只攜帶半個月的口糧就能抵達西域,那西域的那些國家還敢有什麼小心思嗎?

如果這能做到劉破奴所說的這樣,大漢內部現在也就不會如此矛盾重重了。

戰爭,不僅僅只是出兵多少人這麼簡單的。

大漢有用數千萬的人口,一次出兵二十萬人,也不過佔據總人口的幾百分之一而已。

就算這二十萬人全軍覆沒了,對於大漢而言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甚至大漢依舊可以接著派出二十萬人,三十萬人,甚至五十萬人也不會影響太大。

但是想要支撐二十萬人遠征,背後至少需要二百萬到三百萬人來保證後勤。

大漢的病因並不在於往前線派了多少將士,也不在於發動了多少次戰爭。

而是在於不斷的抽調數百萬人來保障後勤,這不僅影響了農業生產,同時還加劇了人口減少。

《諸界第一因》

好在現在的劉徹已經不是幾個月前的劉徹了,跟劉破奴這小子接觸的越多,瞭解也就越深。

雖然總是天馬行空,但卻很少有無的放失的事情。

劉徹沒好氣的看著劉破奴,問道:“你小子又有什麼鬼點子?”

劉破奴呵呵一笑,直接拿起了一把小石子,有規律的在沙盤上代表著草原的綠色上面擺放了起來。

“每相隔二百里,修建一座軍堡,駐軍五百,民五百至一千,四座軍堡正中央,修建一座大型軍堡,駐軍至少兩千,民兩三千,往日無事,民可放牧,軍亦可抽調部分放牧,自給自足不成問題,等規模形成以後,短短几年內便可將其規模翻倍。”劉破奴指著自己擺放的那些小石頭說道。

“大型軍堡距離周圍四個軍堡任何一個距離都在一百里以內,緊急時刻,四周軍堡可以放棄軍堡撤離到大型軍堡,在草原上,一座擁有四千守軍,以及至少四千平民,還有高大城牆作為依託的軍堡,便是來上十萬二十萬匈奴人也只能無可奈何。”

“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撤離,哪怕只是小型軍堡,也足夠抵禦匈奴人的進攻,而且不要忘了,草原上可不止有這一座孤零零的軍堡。”

“只要提前放出崗哨,提前三四天發現敵情應該沒什麼問題,而三四天的時間,足夠讓軍隊和百姓做出反應了。”

‘嘶……’

聽著劉破奴的描述,劉徹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

這個辦法還真是驚為天人啊……

匈奴人的優勢在於機動能力,一旦把軍堡建在哪裡,便形同於廢掉了匈奴人的機動優勢。

而漢軍這些年雖然也練的善於馬上作戰了,但是農耕文明的本質還是在於腳下,即便漢軍在馬上獲得了勝利,但這也依舊改變不了大漢依舊是一個以步兵為主的國家。

而在草原上建立軍堡,這不是把戰場變成了自己熟悉的方式了嗎?

讓騎兵來攻城?

這純粹的就是吃飽了撐的想多了沒事幹。

即便只是一個五百人據守的軍堡,只要能將城牆修到兩丈高以上,就算對面來了十萬匈奴人,也只能乾巴巴的看著。

車輪戰?

那就更不怕了,城門堵死,裡面只需要放上幾個觀察哨,剩下的人當縮頭烏龜,該吃吃該喝喝就行了,甚至連頭都不用露,最先扛不住的一定是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