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此同時,魏延率領的前軍隊伍距離趙雲的營寨也只有半日的路程。
“稟將軍,據前面的哨騎來報,敵,前面有敵軍的軍隊,同樣也是騎兵軍隊,估摸他們的人馬!”.
一個傳令計程車卒前來稟報道。
“父親,不若我們先向後撤,修整一下,再與敵軍作戰罷!”
魏昌出言建議道,他們手下一共就三千兵馬,而且經過了長途的奔波,此刻與比他們人數要多,而且不知道休息狀況的魏軍相鬥,明顯顯得有些不理智。
“退什麼退!我們不就是為了攻擊敵軍,救援鎮軍將軍他們麼?”
“我們若是撤退了,肯定會浪費一段時間,眼下沒有必要撤退!”
“我軍是長途跋涉,魏軍同樣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奔波,他們自然也可能好不了在哪去!”
魏延直接否決了魏昌的提議,兩軍都要面對面的衝鋒了,這個時候撤退,顯然不是他魏延的作風。
“稟將軍,我們還是小心為上吧,畢竟諸葛丞相曾經囑咐過,我們還是應當小心謹慎為主!”
一個將領在下方小聲言語道。
“給我閉嘴!本將有我自己的想法。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諸葛丞相給我下達的命令是救援鎮軍將軍!”
魏延眼神惡狠狠的盯著那個說話的將領,朗聲道。
“都給本將軍記住,兩軍相見,自然是沒有撤退的道理!”
魏延開口道,他與諸葛亮平日裡有就有不少的意見不同,但所幸諸葛亮為人公正,
他在選拔官員的時候,基本不參雜自己的私人感情,你與他的感情好壞,並不會影響你的仕途。
你與諸葛亮的關係好,馬謖丟了街亭,該殺還是得殺,你與諸葛亮關係不好,平日多有意見的衝突,只要你有能力,你照樣能升官發財。
這也就是為什麼季漢眼下在地盤與人數都不如曹魏的情況下,國力依舊還在上升,能夠與他們相鬥。
而諸葛亮與魏延最大的衝突,就在前番的第一次北伐之中,在打算進攻長安的時候,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
季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的計謀: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親自率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但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
實際上採用的則是諸葛亮的計劃:派疑兵出斜谷吸引魏軍主力於關中地區,大軍安從坦道,攻取隴右,切斷魏關中與河西地區的聯絡,為進一步攻取關中和河西打下基礎。
因為這個方法比較保險,不容易出事,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當然,子午谷奇謀本身的意義並不大。
因為魏延的前提實在是太扯淡了,一:夏侯楙真的如同魏延說的怯懦而沒有謀略;二:魏延真的能夠在十天之內經過子午谷毫髮無損地到達長安;三:夏侯楙及長安御史、京兆發現魏延到來真的會不戰而逃;四:魏延佔據長安城以後真的有足夠的物資留給他供給軍隊來自東方的魏國援軍真的需要二十多天時間才能到達;六:經過斜谷進入長安的諸葛亮部隊真的能夠在魏國援軍到來之前與魏延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