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章節報錯
“此事並不急,若是將軍願意,可以讓將軍緩衝一段時間,與鎮軍將軍商議一段時間。”
姜旻看了一眼郭侃,拱手拜道,他便是故意這樣說的,以此來吊起郭侃的胃口,待到以後,再誘惑他到自己的莊園上具體商議。
若是趙雲前來,甚至有可能一次性誘殺趙雲與郭侃兩人,到時候,對於他們來說,肯定是大功一件。
“容我想想,給本將軍一段時間,說一說吧,汝的預期是什麼?方便本將軍與鎮軍將軍等人商議。”
郭侃看著姜旻,開口詢問道。
若是有了土地,他就可以將剩餘的世家通通收拾了,到時候,還可以將黑鍋甩在姜家的身上,一舉兩得。
“在下想求的不過是一個功名富貴,能夠保障我姜家日後不會被其他幾家報復。”
姜旻煞有介事的開口道。
“嗯,本將軍會去具體的商議一下。”
郭侃點點頭,看樣子,姜旻的胃口還不小,甚至有可能,他想要的還是一個兩千石的高官。
“那在下就不叨擾將軍了,若是日後將軍覺得可以了,派人前來莊園來找在下。”
姜旻起身,對著郭侃拱手拜別。
“善!”
郭侃點頭道。
姜旻離開以後,郭侃又馬不停蹄前去尋找趙雲,與他一同商議此事,此事非同小可。
東漢建立後,在選官用人上延續了西漢的察舉、徵辟制,為了改變西漢末期察舉、徵辟制的敗壞,東漢光武帝、和帝、章帝三代帝王,相繼採取了增加察舉科目、下放闢除權力、限制被察舉者年齡、被察舉者要進行考試等改革措施,但是這些改革措施不僅未能阻擋察舉、徵辟制邁向更加敗壞的腳步,反而還導致了貴戚、四府九卿、州郡長吏等二千石大吏對察舉、徵辟權的壟斷。這樣,世家大族這一新的權力世襲集團就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發展到東漢末期,世家大族在本州本郡已經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如潁川荀氏家族、益州雍氏家族、荊州蔡氏家族、揚州陸氏家族和步氏家族,甚至州牧、郡守能否順利掌管一州、一郡都要看這些世家大族的臉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人才、土地、百姓都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人才。從漢武帝規定“察舉、徵辟的物件僅限於儒生”開始,漢代的儒學教育逐步走向興盛,並且“學而優則仕”被視為當時社會的唯一“正途”。發展到東漢初期,這種風氣更盛,世家大族為了鞏固地位和家族產業,非常注意子孫後代對五經等儒家經典的學習,結果就形成了“世代以經學入仕”的局面。至東漢晚期,察舉、徵辟權已完全被世家大族壟斷,那些入仕無望的人才只能透過拜世家大族中有名望者為師的辦法來獲得入仕途徑,而隨著師徒名分的確定,他們就只能跟著世家大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東漢末期的大部分人才就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2、土地。戰果時期,各諸侯國陸續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開啟了土地兼併的風潮,歷經四五百年的發展,至東漢晚期,世家大族透過兼併掌控了大量的土地,並以此吸引了大量失去土地的編戶民前來歸附。這樣,世家大族就又掌控了大量的糧食資源;
3、百姓。東漢末年戰亂頻繁,黃巾之亂、董卓之亂、李傕郭汜之亂、軍閥混戰接連爆發。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百姓只能到處逃難,而世家大族則會在自己掌控的土地上修建“塢”這種擁有軍事防禦能力的微型城池,並且為了保護族人和家產,他們還會在塢中建立一支精銳的家兵武裝。這樣,大量走投無路的百姓為求生存就只能前去歸附世家大族,一旦歸附關係確立,這些百姓就只能視世家大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