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軍撤離宮城的姜紹內心五味雜陳。

這場動亂過後,蜀漢朝堂權力重新洗牌。皇室遭受重創,之前炙手可熱的宦官和小諸葛在內外力的作用下,也轟然倒塌,殘餘的朝堂勢力難以振作。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今後這兩股勢力在朝堂上是要衰微下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的外戚勢力。

執掌後宮的張皇后、左右逢源的侍中張紹,他們臨危之際維持時局,同時也內外呼應,佔據道義的制高點,籠絡以樊建為首的文臣,又請出了宗預這尊老將站隊,藉助他的名望重新收攏、組織京畿禁軍,鞏固軍中勢力。

至於姜紹這位外來的“闖入者”,在殿中議政之後,被命令即日與宗預、張紹交接防務,撤離皇城,帶著他麾下兵卒和後續趕到的軍隊駐紮在成都西、北兩面休整佈防。

與臨時控制東、南兩面城牆的右大將軍閻宇和京畿禁軍“三足鼎立”,勉強維持著當前的朝野秩序。

撤軍之際,張紹代表張皇后私下召見姜紹,那張人畜無害的圓臉上露出和藹的中年人笑容,再次好言撫慰,暗中許諾。

弦外之音,他很快會用豐厚的賞賜來犒勞姜紹撤退的軍隊,尤其是日後將會用高官厚祿來回饋姜紹本人,獎勵他救駕之後顧全大局的功勞。

···

夜裡,姜紹軍營地炊煙裊裊,準備明日接受犒賞的軍隊喜氣洋洋。

管理後勤的尹曜越忙精神越發抖擻,手中捧著文書,入帳向姜紹稟報軍中分配朝廷賞賜的事宜。

姜紹過目後,迅速提筆在文書上勾畫了幾劃,末尾補充道:

“將朝廷給我的賞賜一半分給傷亡士卒的家屬,一半分給之前充當選鋒攻城的有功將士吧。”

“兄長,將士已有朝廷的賞賜、撫卹,這是給你的,何必——”

尹曜不捨得姜紹把自己的厚賞都分出去,出言規勸,話未說完被姜紹睜眼一瞪,當即住嘴,把剩下的語言都吞進肚子裡。

這一路的征戰,尹曜重新認識姜紹的性格作風,也和其他吏士一樣變得心存敬畏。

看著姜紹的興致不高,尹曜收起喜悅,認真詢問原因。

與其他人不同,尹曜是深度參與姜紹密計的心腹,姜紹沒刻意瞞他,指著自己對面的席位讓他坐下,問道:

“我們拼死也要分兵離開劍閣南下,目的是什麼?”

尹曜不假思索,回答“回師馳援,阻擊敵軍。”

“在綿竹大戰後,繼續南下,目的是什麼?”

這一次尹曜認真想了一陣,畢竟他們後面這一路經歷的事情太複雜了,過了一會才謹慎答道:

“剷除讎敵,保衛都城。”

“那眼下的目的呢?”

尹曜被問住了。這個問題他還真想不出來,總不能跟底層喜氣洋洋計程車卒一樣,覺得是坐等論功行賞吧。他不確定地說道:

“可是北上用兵,擊退劍閣外的魏軍?”

姜紹聞言苦笑,“只說對了一半,攘外,必先安內。”

內?尹曜當即想到了與己方發生衝突的閻宇兵卒,心中一緊,脫口而出:

“兄長擔心閻宇作祟,蕭牆有變?”

這一次姜紹徑直搖頭,沒有開口。

他目前能想到的,又比尹曜更深。右大將軍閻宇手握兵馬,是死去的黃皓的黨羽,在巴東、南中軍中都頗有人望,敵視自己,當然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但眼下這個局面,兵禍過後,舊的朝堂權力平衡被打破,新的權力格局還未形成,各方勢力虎視眈眈,任何一方輕舉妄動,都會被當做“首禍者”群起而攻之。

兵法言,不動如山。他不敢動,閻宇更不敢動。

他的擔憂,來自於最初的目的。其實靜下心來分析,他這一路走來不管經歷了幾個階段,根本目的應該說始終沒有改變。

那就是要對外改變不利於蜀漢的軍事形勢,對內改變不利於姜氏的朝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