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父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倒是有孝心,還整出了這麼一個局面讓乃公收拾。”
姜維語帶雙關,不過氣似乎也消了一些,他停止了擦劍的動作,指了指一旁的胡床,說道:
“坐下吧,說一說內外的形勢,這裡只有我們父子,別說廢話。”
顯然,經過前前後後這一連串事情,姜維不再把自己這個假子的意見當作尋常看待,而是準備耐心地納入考慮範圍。
“是。”姜紹恭敬地落座,並不急於開口,而是先打好腹稿才緩緩說道:
“前方軍情孩兒知道得不多,就不贅言了。還是說說朝中之事,魏軍突襲破城,宮中首當其衝,皇室、宦官遭受重創,眼下是外戚趁勢而起,勉強維持住了朝局。”
“皇后殿下和侍中張紹孩兒雖然只接觸了幾次,但感覺他們為政頗有手段,也擅長籠絡人心,宗預就是被他們請出山來收攏軍心的,樊建、郤正等文臣這幾日很配合他們施政穩定人心,右大將軍閻宇倒是暗中拉攏黨羽,但以現下的形勢,他也不敢張揚去忤逆宮中。長此下去,此消彼長,外戚把控住朝堂局面是有可能的。”
聽了姜紹的分析,姜維不置褒貶,而是挑眉說道:
“怎麼不說漢中了,你不是從李主簿那裡打聽到了嗎?”
沒想到姜維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姜紹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鼻子,只好低頭說道:
“陽安關是叛將蔣舒反戈一擊才導致陷落的,聽說漢中其他重要圍戍還在堅守,魏國大軍正、奇兩路兵馬先後受挫於劍閣、綿竹關下。”
“時下冬季已至,想必魏軍後方糧草轉運艱難,軍勢已衰,這倒是不失為北上反攻、收復漢中的時機。只是朝中局勢如此,恐怕還是要先與外戚結好,穩定後方之後,才能夠厲兵秣馬、調集輜重出兵北上。”
“你看好他們?”
姜紹明顯能夠感受到上首姜維的目光已經注視在自己的頭上,這是一種特殊的重視,也是一股無形的壓力。
他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決定說出內心想法。
“不能說看好。只是相忍為國,眼下應該是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入宮救駕時孩兒曾繳獲到一些官吏內外勾結、密謀投降的書信,把它們都交給了皇后殿下處置,但事後皇后殿下下令將他們當眾焚燬了。”
“一開始孩兒還只覺得宮中遭此動亂、不欲再生事端。可回頭想了想,雖然人心不同,但,,皇后殿下此舉頗有深意。這應該和我們一樣,都是想著大漢社稷穩固,想著國家好,那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和他們在此時也能算是同道中人。”
“同道中人,你想得倒好。”姜維似有感觸,喟然嘆息。
這些年來,他遭遇曾經同道中人的反戈相向也不少了。
姜紹不知如何回話。姜維也不再詢問此事,而是提劍來到了姜紹的身邊,一把按住想要起身的假子,低聲問道:
“你說相忍為國,那黃皓是不是你殺的。”
姜紹只覺猶如泰山壓頂,讓他喘不過氣,渾身都緊張起來,迎著姜維的目光,不知時間過了多久,他艱難啟齒,終於說出了那個字。
“是。”
“好,那鄧艾的殘兵敗將,是不是你故意網開一面,趕來成都的?”
“不是的。”說到這個問題,姜紹情緒有些激動,矢口否認。“鄧艾以死詐降,孩兒沒能識破,前鋒人馬又被魏軍聲東擊西之計所騙,這才造成了魏軍擺脫追擊,直驅成都。”
姜維的目光炯炯,一直注視著辯解的姜紹,似乎看穿了他的真實內心。終於,他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綿竹之戰後,諸葛尚是不是你殺的?”
不知不覺姜紹已是渾身大汗,就連額頭也有汗珠滲出,只是這時情緒激動過後的姜紹聽到這個問題,反而冷靜下來,他搖了搖頭,認真解釋道:
“不是。”
“你可知諸葛丞相對為父有知遇之恩,他對為父而言,亦師亦父,你我父子能有今日,當不可忘了昔日的恩人!”
“孩兒明白。那夜孩兒意外獲知衛將軍諸葛瞻與宦官的陰謀後,的確去找過諸葛尚,也想邀他聯手共誅宦官、匡扶漢室,但是他拒絕了,我們不歡而散——”
“誰知他性情剛烈,竟然半夜氣急攻心、金瘡崩壞,隨後傷重不治。。。孩兒有愧,不該一時氣昏頭腦去找他的。。。”
說到這裡,姜紹微微低著頭,情緒沮喪,神色頗為悔恨,嘆息不已。
“好了,不用說了。。。”姜維突然鬆開了自己的大手,轉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你先出去。切記,這些話爛在肚子裡,不要再跟第二個人說。”
“孩兒銘記。。。請大人保重身體,好好休息。。”
姜紹起身恭敬行禮後,轉身掀開帳幕走了出去。
迎著帳外冬日高升的陽光,與姜維一帳之隔的他慢慢抬頭,直視冬日的鋒芒。
須臾之後,他昂首挺胸,大步邁開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