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處都發大兵救援,那關中這麼大一塊地盤自己還守不守了,主力軍隊都跑去救援胡烈、袁邵了,那隻怕坐鎮長安的扶風王司馬亮自己要寢食難安,害怕蜀將姜維隨時隨地要打進長安城活抓自己了。

問題是這兩處都很重要,袁邵和胡烈也都是國家的邊境重臣,主力救援還真不好太多人參與討論知曉,司馬亮乾脆屏退了身邊的文武佐吏,只留下表現得一直冷靜穩重的長史劉準,略帶隱晦的丟擲問題,詢問他的意見。

面對主要救誰的這個問題上,長史劉準聽完一下子也沉吟起來,就是捋著自己的鬍鬚,遲遲沒有開口。

司馬亮也看出了他是心裡存在顧忌,當即寬慰說道:“劉君,此處沒有其他外人,出的你口,入得孤耳,無須顧忌,儘管直言。”

劉準又沉吟了一會,才幽幽開口說道:“此事只能夠分清輕重緩急才能夠做出決斷。天水上邽城,從關中發兵走隴關道最近,而且天水郡的得失影響最大,就像當年魏將張郃對付蜀相諸葛亮一樣,幾萬兵馬一入天水,聲勢浩大,還沒能夠攻下上邽城的蜀兵就必然要退兵遁走。”

“這祁山一路退了,關中這一路的姜維主力就成了無用之兵,自然也就會退了。反觀若是讓這路出祁山的蜀兵攻下了上邽,繼而席捲隴右地區,在隴右各郡站穩了腳跟,以隴右高屋建瓴的地勢,那就是要發十萬大軍再去爭奪,也不一定能夠奪的回來了。”

說完之後,劉準就再沒有開口,一切都留給扶風王司馬亮自己做決斷。

至於他的意思,相信司馬亮自己是聽明白了的。

否則,也不會聽完之後就一直沒有開口。

司馬亮內心確實有些糾結,因為按照關中的兵力佈置,從各條防線上抽調拼湊出救援的五萬大軍,就已經不算少的了,可要分攤到救援萬斛堆、上邽城上這個方向,卻顯得有些兒兵力不足的樣子,可若是抽調過多兵力,關中這邊的防線也空虛起來,他扶風王司馬亮還不會做捨己救人這種事情。

然後,按照劉準的說法,既然是上邽城比萬斛堆重要,蜀漢軍隊比鮮卑禿髮部更加厲害,那救援隴右天水郡就顯得更加重要的多。

至於胡烈麼,也不是說不救,只是嘛,凡事都要有個側重所在。

況且,退一萬步來說,胡烈一直大言不慚要平定邊境胡患之事,為此不惜馬革裹屍,現下就這樣印證了,死一個胡烈也真的沒什麼,晉國內部人才濟濟,難道害怕再找不出一個能征善戰的軍中宿將出現麼。

那鮮卑禿髮部就算贏了一仗,也成不了什麼大氣候,至少以他們那些野蠻水平,是不可能跟蜀漢一樣建立起一個國家來跟晉國對抗的,回頭自有一百種辦法慢慢收拾他們。

所以,眼下自己就是救援上邽城比萬斛堆更重要。

“那就發四萬兵馬,由劉旂、文鴦等將走隴關道去救隴右上邽城,然後,,然後再發軍中一萬兵馬由敬琰率領,走蕭關道,去救萬斛堆。”

司馬亮想了半天,自己先敲定了這個救援方案。

劉準自然不會在這件事情上說什麼,他很清楚,扶風王司馬亮的這一番安排,就是打算捨車保帥,全力緊急救援天水上邽城了,胡烈軍隊被困的萬斛堆那邊,敬琰的這一萬軍隊北上蕭關道,能解圍則解圍,不能解圍就把蕭關道給堵住了,不讓鮮卑禿髮部獲勝之後趁機南下,襲擾關中地區。

他只是補充了另外一件事情:“殿下,如今關中各條防線上一下子抽調出五萬兵馬前後救援上邽城、萬斛堆,這麼多救援兵馬出動,不僅瞞不住軍中的將士,也騙不過還在渭南之地對峙的姜維軍隊,為防止軍心動搖、蜀兵襲擊,還需要請殿下移駕前往軍中坐鎮,才能夠確保萬無一失。”

“去軍中麼?”司馬亮頓時猶豫起來,這些日子在長安城坐鎮指揮的日子他過的挺舒服愜意的,身邊又有一班文武將佐幫忙處理軍務,實際上關中打沒打仗,對自己而言區別性也不是很大。

可要是到了嚴酷枯燥的軍營之中,眼前的美好一切又要另當別論了,所以司馬亮猶豫了,雖然他知道自家長史劉準說的很有道理,這敵我大軍對峙當口突然調走五萬大軍分兵救援,是有會打擊士氣,並給蜀兵有機可乘的,若沒有自己在前線軍中坐鎮,一旦出現了什麼意外和疏漏,只怕是追悔莫及了。

長史劉準看到扶風王司馬亮一副欲言又止、左右為難的模樣,知道他是在淮南戰場上被吳軍嚇跑膽了,不敢輕易跑到前線軍中去,否則一不小心就自己葬送在了關中這片土地撒上。

“殿下毋憂,這軍中雖是與蜀將姜維軍隊對峙之地,但軍中卻有著眾多強悍兵卒在,有這麼一班將佐、甲士拱衛著,根本不需要擔心姜維的軍隊是否能夠突破方向、殺到自己的跟前來。”

···

萬斛堆戰場上。

千瘡百孔、煙熏火燎的營地早已殘破不堪,若不是有著一眾擐甲持兵、強弓硬弩的精銳部曲死死守衛者,只怕這臨時營地早就被悍不畏死、前仆後繼的鮮卑禿髮部胡人給沖垮了。

饒是如此,鮮卑胡人人數眾多,下了馬的他們依然是那麼的野蠻悍戰,前一天白天先後有三次衝進到營地裡面,差一點就要把這個晉軍軍隊都給擊潰了。

關鍵時候,是胡烈帶著親兵上場,與那些鮮卑胡人拼命,才勉強把進攻打到營地裡面的鮮卑胡人擊殺,把後續跟進的鮮卑胡人又打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