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南方(第1/3頁)
章節報錯
朝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終借用老將廖化之手處置了意圖作亂的大將董厥,如馬岱追砍魏延故事,以最小代價平息了一場北境禍患。
原本被阻於關城道的姜紹隨後也順利抵達了漢中首府南鄭,在廖化、張翼及姜維舊部的幫助下,全面接掌了漢中的兵權。
董厥原先的一干軍中心腹,也被問罪下獄,準備解送押往成都。
代替董厥接掌漢中軍隊的姜紹上任之後,致力於安定人心、團結將士,計劃平穩過渡、一切正常後,再實地巡視漢中、武都、陰平三郡的沿邊戍守,吸取上次被魏將胡烈突襲陰平的教訓,爭取把北境三郡打造成蜀漢的堅固防線。
抵達伊始,姜紹也聽到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比如舊部人馬之中有徐遵、範周等人動搖立場、巴結董厥等問題,但姜紹都不以為意,沒有把這種事情上綱上線,特意提出來秋後算賬。
當其時,姜家父子先後被調離前線,董厥接掌漢中兵權,很多人都以為被解除兵權後的姜家大勢已去,不管是為了另尋出路,還是為了尋求自保,都必須與新上任的輔國大將軍董厥打好關係,這是人之常情,若姜紹與他們易位而處,相信也會有類似的選擇。
所以他不翻舊賬、不搞打擊報復,對軍中各部儘量是一碗水端平,不搞差異化處理。
只是漢中的事情還沒完全上軌道,南邊又傳來了軍情急報。
漢中南鄭,軍營官署。
姜紹看完了朝廷詔書和一封密信,伸手把詔書遞給一旁的漢中太守李簡,嘆息說道:
“眼看北境諸事剛剛有了起色,不成想這南邊又出了事情,南中有兵馬北上侵入犍為郡,還打著勤王的旗號,朝中派遣虎牙大將軍句安率軍迎戰,結果反倒在犍為境內吃了敗仗。”
“眼下句將軍的敗軍退守武陽城,連番派快馬向成都告急,朝中無奈,想到某在犍為任上的功績,急召某回朝領兵,南下解圍武陽,與句將軍一道平定這股南中兵馬。”
“這真是多事之秋、人心不古。”李簡看完之後也搖搖頭,伸手把詔書遞給下一人,由李環、何攀、侯大目等在場的姜紹舊部交替傳閱。
鎮守漢中的主將在南鄭城中本有辦公的官署,只是因為之前的董厥與漢中太守李簡不和,所以他寧願長住在城外的軍營大帳之中。
這一次與李簡有著不淺交情的姜紹奉詔代替董厥接掌軍權鎮守漢中,乾脆就把軍中辦公地址重新遷回城中的官署之內。
他剛剛接到這封加急的詔書時,正在與李簡、李環、何攀等人商議北境的軍政事務。
等到場上眾人將這一突發情況的內容消化完之後,姜紹看向漢中太守李簡,“李府君,你怎麼看?”
“將軍。”李簡清清嗓子,拱手說道:“詔書字數雖然不多,其中緣由卻不難猜測。朝中既已急召將軍回朝,又沒有要求調遣北境兵馬,想必是句將軍交戰失利,朝野震動,成都又缺能征善戰、穩重可靠的宿將,所以朝中明知漢中等地還未完全平復,也不得不在北境初定的情況下先召將軍回朝領兵。”
姜紹點了點頭,李簡說的是顯而易見的內容。
當時他與便宜父親再見面時,姜維說的緊要四件事情裡面沒有南中,也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他們都認為,南中地處偏遠、內部情況複雜,就算閻宇的舊部有一部分人馬在南中想要起兵,估計也沒有多少人響應,他們的危害遠不如在北境鎮守漢中北大門、手握兵權的董厥威脅來的大。
完全可以在安定朝中和控制北境軍權後,再遣使試探一下南中安南將軍霍弋的真實政治態度。
看看南中這塊地方,到底是一小部分人馬在蠢蠢欲動,還是他這位鎮守一方的實力派將領想要站隊閻宇,與目前由姜維掌權的蜀漢朝廷對抗到底。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後續事態的發展又出乎了他們的判斷。
威脅最大的漢中守將董厥被老將廖化裝病賺殺,親手用鐵椎敲碎了天靈蓋,北境守軍在這位意圖對抗朝廷的輔國大將軍驟然身死之後,順利由北上的鎮北將軍姜紹接掌,整個過程連其他浪花都沒有翻騰起來一朵,算是以最小代價實現了軍權交接的平穩過渡。
而原本威脅不大的南中反而出了岔子,竟然有一股南中兵馬扯旗北上,打著勤王的幌子入侵犍為郡,還在當地擊敗了前來迎敵的虎牙大將軍句安的軍隊,讓成都以南地區風波驟起,朝野震動不小。
這可就讓剛剛復出執政的姜維和蜀漢朝廷陷入到了十分被動的境地。
誰也沒有料到,也算是蜀漢軍中宿將的句安竟然會敗於一股名不見傳的南中兵馬之手。
接下來,派誰領兵,就成了一個尷尬的問題。
身為宰臣的太傅姜維自然不可能親自下場,與句安同時在平定閻宇之亂中立下大功的柳隱作為鎮軍大將軍,又有拱衛京畿之職,若非不得已,也不能夠隨意調動南下,讓京畿兵馬又無一位軍中宿將坐鎮。
剛剛破格提拔中監軍的漢家宗親劉遐雖然在守衛宮城、進攻叛軍的過程中證明了自己的忠勇,但領兵作戰的能力如何,還有待一段時間的檢驗,至於政治上還算信得過的黃崇、段灼之流,都是威望、資歷不足於領軍南下作戰的。
最最重要的,這一次句安率軍出擊戰敗失利,已經讓姜維和朝廷都非常被動了,若是第二次調兵遣將南下再度失利,那恐怕就會引起朝野劇烈震盪,連帶著動搖太傅姜維剛剛獲得的執政地位了。
所以,這一次領兵出戰的將領,必須在政治和能力兩方面都過硬,還要確保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