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利益(請繼續支援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陸抗與姜紹明面上各盡禮節,暗地裡鋒芒相對,一番交談過後,雙方笑容更盛。
這邊見吳兵演武已近尾聲,使命在身的姜紹也不遲疑,當即以天色為由離座請辭。
陸抗見狀也沒有挽留,他已經用部曲兵威在明面上佔了上風, 旋即見好就收,禮送漢家使團成員下船,還慷慨承諾使團船隊如有補給短缺,可遣人來告,西陵自當竭力供應,絕不會慢待了漢使。
姜紹呵然一笑, 謝過就走。
陸抗這會站在船頭,看著姜紹等人離去,目光深邃,若有所思。
身邊將吏近前,小心問道:
“看這光景,這漢使船隊多半不會在西陵停留補給,要不要傳令給護送的兵船,讓他們——”
“不必。鳴金,收兵。”陸抗揮揮手,否決麾下的提議,將吏見狀連忙退開,小心奉命行事。
他們知道,自己又猜錯督將的心思了。
陸抗擁有家族深厚底蘊,本身才能又極高,他當然明白東吳、蜀漢兩國唇亡齒寒的道理,這一次和合同盟乃是大勢所趨,就算是中途再生些枝節, 也很難影響兩國重新回到共抗強魏的陣線上。
吳蜀同盟,利國利民,勢在必行, 陸抗內心當然樂見其成。
至於為何要為難漢使,卻是與私人利益有關。
東吳與蜀漢不久前的邊境衝突,以吳軍打不下永安城、撤軍回境內結束,但戰鬥期間陸抗的部曲沒少沿江擄掠巴東郡的錢糧財貨、人口牲畜,出征將士可謂是盆滿缽滿、滿載而歸。
這一次兩國重新和合同盟,漢使勢必會附帶要求建業朝廷退還擄掠的巴東人口、財貨,這既能賺回國家面子,又能給使團刷政績,何樂而不為。
雖然建業朝廷也會搪塞推延、討價還價,但最後板子終究還是要落下來,勢必下詔要求邊境將領顧全大局,吐出來一些繳獲的戰利品。
畢竟兩國是要一起共抗強魏的,東吳又自詡大國,強於蜀漢,這種盡棄前嫌、一致對外的大國態度還是要擺出來,反正這件事最後損失的又不是建業朝廷的利益。
但它有損陸抗部曲的利益。
孫吳有授兵、世襲領兵、復客、奉邑、屯田等制,比較複雜,簡而言之, 就是孫吳將領要對所領兵戶實施全面負責制。
陸抗領有好父親傳下來的精銳部曲,指揮作戰、耕作貨殖的權力皆在自己, 但也要自負盈虧,多想辦法籠絡軍心,多幫麾下部曲爭取利益。
所以他內心雖然贊同兩國和合,但西陵這一站卻不能讓漢使好過,終歸要弄出些麻煩來讓漢家使團吃悶虧,否則手下刀頭舔血的大頭兵如何能出氣,如何能滿意,以後還要依仗他們冒刃銜鋒、上陣殺敵的。
只是使團為首的姜紹還是給他留下了印象,且不說此人有大破魏軍的名聲,單單這番船上交談,明明是胸有塊壘、腹藏刀兵,但面對陸抗撩撥仍能夠顧全大局,隱忍不發,可見這個人不是尋常衝鋒廝殺的武人,而是有勇有智,所謀遠大。
想到這裡,陸抗為意外發現一個有趣的鄰國人才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