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紹猶豫了。

他下令徐遵接受魏軍殘部投降後,白天在涪縣樹立恩德,收攏人心,向蜀中百姓展現北伐軍隊“秋毫無犯,止暴安民”的良好形象,夜晚一邊處理軍務,一邊盤算受降後的下一步動作以及成都城的後續反應。

因為遲遲沒有決斷,又無法與其他人商量,姜紹只能考慮明日派騎兵送密信往劍閣去,然後頂著快睜不開的沉重眼皮離開案牘,解衣上榻休息。

卯時漏刻未至,睡夢中的姜紹就被姜由基匆匆叫醒。

冬夜的冷風呼嘯灌入,瞬間就驅散了室內生火積攢的暖意,加上衣袍蒙著寒霜的姜由基湊到跟前,讓眼睛勉強睜開、摸索著衣服的姜紹手腳冰涼,打了一個哆嗦。

好不容易在粗手粗腳的姜由基幫助下穿好衣服,還沒等穿戴整齊,姜由基的短促稟報就讓姜紹寒徹心扉。

徐遵派遣騎兵急報,鄧艾殘部今夜有異常動向!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姜紹心中大急,連忙讓姜由基把連夜疾馳趕來的騎兵帶進來見自己。

這名神色疲憊的騎兵帶來的資訊卻極其有限,一通詢問過後,姜紹只知道了入夜後原本準備投降的鄧艾殘部有了異常動向,突然選擇向西面的郫縣方向轉進,漢軍斥候偵探後迅速回報,徐遵當即率騎兵連夜出擊,令步卒為後繼,並派人趕來雒縣將這一突發情況緊急稟報給姜紹。

難道是因為自己太慢給出受降的答覆,讓軍心浮動的鄧艾殘部再生異心,想要向西竄入汶山郡?

親自掌燈觀察行軍地圖的姜紹眼光閃爍,滿腹狐疑。

汶山郡原是冉駹之地,蜀漢雖然設定郡縣、派遣官吏進行治理,但境內山林密佈、羌氐混雜,官方的管束力實在有限,大將軍姜維在建興九年(公元231年)還曾經率軍征伐,討平郡內叛亂,若鄧艾殘部真的竄入汶山郡,姜紹率軍追擊的難度將大大增強。

而且,據說在汶山郡也有山中道路通往陰平。

難道鄧艾殘部想要長征,不,迂迴翻越群山返回魏國?

這難度,堪比登天啊。

姜紹吁了一口氣,暫時無法確定鄧艾殘部向西的目的,他只能一面召集麾下軍吏緊急軍議,一面著急等待徐遵的續報。

長夜難明,冬天的太陽總是姍姍來遲。

等到天色大亮之後,徐遵的續報才再次抵達。

這次的內容很詳細。徐遵的騎兵連夜倉促追擊,途中遭遇魏卒伏擊,本就不適合夜間行動的騎兵失利後撤。等後續步卒趕到,一番夜間混戰擊潰伏兵,騎兵才繼續展開追擊,並順利殲滅其他逃竄在前的魏卒。

只是到這個時候徐遵才發覺,這不過是虛張聲勢的小部分魏卒,師纂等魏軍將校根本不在其中!

意識到不妙的徐遵趕忙回撤,再次派遣斥候追尋其他魏軍的蹤跡,結果驚恐地發現魏軍竟是聲東擊西,連夜穿越新都轄區,直奔成都方向而去。

經過夜裡的這一番折騰,徐遵指揮的步騎人馬疲憊,已無法在短時內追上魏軍,深感不安的徐遵只能將這個情況向雒縣緊急稟報,等待姜紹的下一步指示。

聽聞鄧艾殘部甩開徐遵追擊、直奔成都,李環、範周神色各異,下意思將目光地瞥向姜紹。

姜紹臉上看不出陰晴,內心五味雜陳。

自己上當了!原來,魏軍這是早有預謀的詐降!

他們的主將鄧艾竟然用性命迷惑漢軍,成功為自己的餘部轉移爭取到了時間。

而因為自己的猶豫不決,徐遵也放鬆警惕,沒有趁勢合軍殲滅他們,結果反被稍得喘息的鄧艾殘部用聲東擊西的策略成功騙過,使得局勢主動權瞬間脫離姜紹控制。

姜紹不知該慨嘆老將鄧艾和其部下最後的瘋狂,還是後悔自己的猶豫不決,亦或者是埋怨徐遵的錯誤判斷,指責蜀地官吏治下的防務形同虛設。

他只知道,事情急轉而下,局勢發展脫離原先軌道後,自己的主導權正在飛快遠離。

···

夜裡,成都。

冬夜的寒風在寬闊高大的城樓頂空呼嘯著,守值巡夜的閻校尉裹著錦袍、內披皮甲,緩步登上城樓。

他駐足在一根斑駁的圓柱前,一邊舉目朝黑漆漆一片的城郊遠處望去,一邊叨叨唸念埋怨著這凍死人不償命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