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一戰,註定是魏伐蜀戰爭中最關鍵、最慘烈的一場戰鬥。

避無可避、退無可退的魏、蜀軍隊在戰場上浴血廝殺,無數將士死傷慘重、碎首糜軀。

雙方軍隊的統帥同樣遭受了傷亡。

戰局更是一波三折,使置身戰場之人驚心動魄。

先是諸葛瞻以為扼住了魏軍的攻勢,不甘心一味死守陣線,想要組織兩翼反包抄進攻的魏軍。

結果卻被鄧艾趁機抓住了破綻,派出了牽弘蓄勢已久的三千精兵,一舉擊破諸葛瞻的中軍大陣。

就在魏軍陸續擊潰諸葛瞻麾下各部的情況下,過河突破防線的姜紹軍突然殺到,長驅直入從背後對兵馬盡出的鄧艾中軍發起致命一擊。

尹安部曲、叟兵與鄧艾中軍展開激烈搏殺,強勢突破魏軍車陣。

關鍵之時鄧忠率騎兵馳援殺到、姜紹中箭再度讓戰局風雲變幻,所幸蜀漢將士用命、姜由基善射,最終以魏將鄧艾中箭落馬、魏軍中軍大纛被叟兵奪下的戰果奠定了蜀漢軍隊勝利的基礎。

擊敗鄧艾中軍的姜紹軍來不及喘息,旋即與鄧忠的兵馬混戰,一時之間戰局又僵持起來。

姜紹軍與鄧忠兵馬殺得難解難分,另一邊戰場諸葛瞻軍雖得姜紹軍馳援而有所起色,但陣型潰散,失敗終究不可避免,戰敗的將士死傷遍野。

除了鄧忠指揮的魏軍右翼因為缺少將領、抽兵回救被黃崇抓住機會率軍擊退之外,魏軍其他兵馬都順利達成戰術目標,擊潰了當面的蜀漢軍隊陣型。

張遵戰死,拼命發起反攻的諸葛瞻沒於陣中,豕突向前的師纂和擊潰中軍大陣的牽弘二將合力又將諸葛尚擊敗,還派兵一路追趕著蜀軍敗卒入城,趁勢奪取城牆。

眼見艱難擊退魏軍一翼的黃崇部也要被魏軍吞沒,這時候扛著姜維中軍大纛、後續過河趕到的徐遵、範周、侯猛、楊飛龍等人的軍隊發揮了生力軍的作用。

假大纛是尹曜的主意,由昨夜營中匠人臨時連夜趕製,做工、用料粗製濫造,當不得真,只能遠遠掛著。

他們與姜紹合兵一處擊潰了魏軍,陣斬陷入重圍的鄧忠,取得了戰場上的第二樁重要戰果。

局勢發展到這一步,戰鬥的激烈程度急劇下降,各自擊潰當面之敵的姜紹軍、魏軍在人馬悲鳴、屍橫遍野的戰場上重新對峙。

黃崇部獨力難支,又無法回城據守,只能收攏潰卒,脫離戰場向姜紹軍靠攏。

魏軍這邊同樣也不好受,師纂、牽弘他們雖然擊敗了諸葛瞻軍、奪取了綿竹,可田章部、鄧艾中軍、鄧忠回援兵馬都被突然過河殺到的姜紹軍先後擊潰。

鄧艾中箭、鄧忠戰死的不良影響開始蔓延,這就像是一個全力揮拳擊倒面前敵人的勇士,突然被人從背後掏了心窩一樣,瞬間六神無主,群龍無首的魏軍一時間士氣大跌,進退兩難。

師纂起初倒是將信將疑,有心取鄧艾而代之,想要統率魏軍將士再戰一場,擊敗從後面趕來的姜紹軍。

奈何多數將士都是鄧艾的徵西軍舊部,等擺脫戰鬥中瘋狂狀態的魏軍將士們發覺敵將姜維大纛出現,而自己一方失去統帥、中軍大纛也落入蜀軍手中後,恐慌情緒很快就瀰漫全軍。

士卒們如喪考妣、將校們各懷心思,師纂無法重新凝聚全軍人心,他面對長驅直入的姜維軍隊,胸中那一點膽氣頓時風消雲散。

軍已喪氣,兵將踟躕。

最終,魏軍將校眼見士氣低迷,竟昏招迭出,緩緩向綿竹城牆靠攏,想退入剛剛奪取的城池重新整頓兵馬。

一直強撐著傷情的姜紹見強敵暫退,漢兵亦成疲兵,將士傷亡慘重,本來也想麾眾退卻,不料向己方靠攏的黃崇突然跑了過來,不顧一切死拽著姜紹坐騎的韁繩。

他也不認姜維還是姜紹,聲稱眼下兩軍力竭,勝負就在一線之間,蜀漢軍隊萬不能後撤,奮起餘勇發起猛攻才有望奪取勝利。

姜紹看著馬前渾身浴血、狀若瘋癲的黃崇欲言又止。

諸葛瞻已經敗亡,自己成了漢軍殘部反敗為勝的救命稻草,黃崇的激烈情緒可以理解,但自己也要對麾下連續作戰、已成疲兵的兵馬負責。

拼盡最後力氣再豕突一波,一旦吃不下眼前的魏軍,那就是在自尋死路了。

這道軍令姜紹實在無法輕易下達。

後面趕到的徐遵、侯猛等人圍了過來,像老牛一樣喘著粗氣,眼巴巴看著姜紹,在這個格外緊張的時刻,他們也不敢幫姜紹做決定。

也不知道經過了幾個呼吸,眉頭緊鎖的姜紹終於下了決斷,他大手往後一揮,下達了最新軍令。

“先稍稍引退,等他們前頭進了城門再打!”

終於,佯裝撤退的姜紹兵馬交替向後,卻在魏軍前隊開始入城時突然擂鼓進攻,趁勢發起猛攻,不顧一切追入城中與魏軍展開巷戰。

兩軍又廝殺一陣,魏軍終究喪氣,再次先退,雙方各據城中一角,陷入了僵持對峙。

中箭負傷、身體虛弱的姜紹到這時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暗呼僥倖。

幸好之前的冒險一擊解決了魏軍首腦,雖然不知道鄧艾是死是活,但好歹是打掉了魏軍的腦袋和一半膽氣,要不然這仗絕對打不到現在。

別看戰場上敵我雙方好像是旗鼓相當,可姜紹這邊人數多的是慘敗一場的諸葛瞻麾下軍隊,加上尹安部曲、叟兵損失不小,這些蜀漢將士短時間內是打不了仗了,只能撿便宜打順風仗,在後面幫忙搖旗吶喊,姜紹真正能依靠的,還是自己原來的營兵。

若是鄧艾還清醒,他一定能看出姜紹軍的外強中乾,全力一搏,鼓舞魏軍士氣再打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