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曜不敢去竊取大將軍虎符,還想讓姜紹知難而退、放棄計劃,沒想到姜紹執意行動,就算虎符沒有到手依然要去調兵。

“你要調那一營的兵?”

尹曜忐忑不安地問道。

姜紹笑了,“就調你族叔尹廣的兵,你以調兵接應後方輜重為名義補齊軍令內容。有你在,就算沒有虎符,相信你叔父和他的部曲也會相信的。”

姜紹知道眼下鄧艾軍才是最危險的敵人,但他所部只有一千五百不到的兵馬,這點兵馬就算能夠全部帶走回援,也不過杯水車薪,能難在戰場上起到大的作用。

因此,他需要帶走其他營兵,只是廖化、張翼、董厥等人的兵馬他肯定帶不走,只好看上了姜維麾下將軍尹廣的營兵。

尹廣的兵馬在強川口一戰損失較大,姜維撤退途中將損失同樣不小的五部飛軍暫時撥歸尹廣管轄,到了劍閣之後,他們這一營兵馬就地休整,轉為後備部隊,其中就有李環部。

姜紹與李環並肩作戰,有“遑耶”之情,知道李環雖然面相醜惡,但為人正直、忠義守信,加上尹曜在尹廣營的關係,這是一支姜紹目前最有把握順手牽羊帶走的部隊。

主意已定,事不宜遲,姜紹讓假司馬徐遵在營裡整頓人馬,等待自己命令隨時準備出發。自己則帶著尹曜、侯大目和親兵姜由基等人趕往尹廣營。

···

尹廣軍帳。

尹廣年過半百,身材魁梧,留有花白大鬍子,因為身上作戰負傷,臉色有些暗黃,此時正凝視著姜紹、尹曜帶來的中軍軍令,似乎想要用目光將這軍令上每一個字都看透。

“尹將軍,不知軍令可有問題?”

調兵不順的姜紹大膽近前問道。

尹廣抬頭瞥了姜紹一眼,又看了看尹曜和侯猛,緩緩放下了手中的軍令。

“沒什麼問題。只是老朽臨時身兼無當監之職,奉命統軍休整,責任重大,臨時調兵一事不可不慎重,還請校尉見諒。”

“老滑頭。”姜紹知道尹廣是起了疑心,心裡暗罵一聲,催促道:“此次接應的這批軍需輜重不容有失,既然軍令沒有問題,就請尹將軍召集各部,當眾宣讀軍令,驗過虎符,然後調兵出發吧。”

“不急,不急,老朽這就讓吏士將他們召來。”

尹廣口頭上搪塞拖延,心中迅速思索起來。

本來姜紹、尹曜趕來傳密令,還要求屏退旁人,尹廣還以為是出了什麼大事,結果只是要自己出兵去接應從後方梓潼郡運來的一批軍需輜重。

這臨時調兵的軍令透著幾分蹊蹺,不過姜紹是大將軍的假子,尹曜是接觸中軍機密的記室書佐,且是自家的族侄,他們都是大將軍身邊的人,軍令也沒有出錯,尹廣一時間也無法判斷是哪裡出了問題。

莫非是跟昨日軍議的事情有關?

尹廣還在理清思路,姜紹見帳中氣氛詭異,其他人漸漸坐立不安,不願再拖,他當機立斷,轉身向尹曜說道:

“季照,你先出帳和由基去將軍中司馬(族兄尹安)召來。”

騎虎難下的尹曜心底也不想面對尹廣,答應一聲就轉身邁步,掀開帷幕走了出去。

看到姜紹徑直越過自己在軍中發號施令,尹廣臉色轉陰,站起身來,略帶不滿地問道:

“姜校尉,你這是何意,虎符未驗,怎可在我營中肆意胡來?”

姜紹笑了笑,拱手行禮。“事急從權,還請尹將軍見諒——”

話音剛落,事前已經知道這就是動手暗號的侯大目低吼一聲,和姜紹一起向前發難,合力擒拿“違抗軍令”的尹廣。

尹廣身上帶傷,猝不及防之下抵擋不住二人,一下子就被擒住。帳外衛士被姜由基吸引注意,他想要高聲喊來,卻被姜紹一手扼住咽喉,制止發聲。

“尹將軍,多有得罪。軍令如山,還請先配合在下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