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章 不管感情什麼事
章節報錯
謝連憶連忙進去,只見姑母撐著坐起來,身邊的婢女似乎想伺候她卻被她一手拂開。
只聽到她聲音清冷的說:“去給本宮打水來。”
宮婢連忙去做,謝貴妃起身,身上穿著質樸的衣裳,這和往日精緻的她完全都不像一個人。
看到侄女沉默的模樣,她走過去,示意侄女坐下來,而後才問:“誰讓你過來的?”
謝連憶坐下,而後說是皇后,說完以後便見姑母冷笑一聲,說:“她醒了?我還以為,這一回她死定了。”
謝連憶微微蹙眉,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就聽到她又說:“她怎麼會讓你來看我?假惺惺!”
謝連憶才說:“看皇后娘娘的樣子很是虛弱,至於她為何會讓侄女過來,是因為這件事還沒有蓋棺定論,她說貴妃還是孟國的貴妃,叫侄女來看看您,也好讓您寬寬心。”
很難聽不出這是侄女在為皇后說話,謝貴妃笑的有些諷刺,她說:“怎麼?這麼快就被她收買了?”
謝連憶低下頭去連忙搖頭,卻聽她冷笑一聲,說:“她慣愛做那老好人,收買人心很有一套,你可莫要被她騙了,可別忘了,你姓謝,我才是你姑母。”
謝連憶抿住唇,一時間有些沉默。
謝貴妃看了她一眼,見她老實不語,心想怕是把她嚇到了,只嘆了一聲,說:“你還小,不知道人心複雜,有時候被人利用了感情都還不知是怎麼一回事,姑母是怕你吃虧上當,在這宮裡,你唯一能信的就只有姑母。”
謝連憶只點了點頭,示意聽進去了,謝貴妃的臉色才好了些。
待宮婢送來了水,貴妃簡單的洗漱過後,邊滋潤她的臉,邊說:“你父母那邊是什麼態度?如今,本宮被關在這裡,裡面的訊息送不出去,外面的訊息也進不來,你可知道,皇上究竟是什麼態度?”
謝連憶說:“我爹一直在為姑母的事奔走,只是這些日子陛下並不見人,我爹在御書房等了好幾日都見不到陛下。”
貴妃蹙著眉頭,說:“這是什麼意思?是打定主意要將本宮關在這裡關一輩子?她不是都醒了嗎?”
看姑母這種反應,謝連憶不再沉默,她直問:“可是姑母,這件事本身就不是一件小事,你若能說清楚,皇后娘娘中毒一事與您無關,或許找到真兇就能放了您了。”
哪知聽了這話,貴妃卻笑了,她的眼神諱莫如深,看著自己這個單純的侄女說:“傻孩子,如今真兇是誰還重要嗎?你姑母我被關在這裡,就是最好的結果,只是他們也太會欺負人了,就想這樣給我定罪?這是打量謝家沒人了?你父親出面不行,那就拉動朝中的大臣,他們與謝家利益緊緊相連,讓他們聯名上書,奏表我無罪,我可是皇二子的生母,怎麼可能就這麼輕易被打倒?”
謝連憶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貴妃,她心裡也七上八下的,她不知道,姑母是不是真的不清楚這件事的重點和厲害,怎麼到了現在,她還想著這些,誠然,她若是沒做過,父親和朝中的那些大臣自然會不餘遺力的去保她,不會叫她受了這等冤枉,看她如今的樣子,這件事若說是與她不相干,連自己這個做侄女的都不敢相信了。
貴妃想的不復雜,她就是要儘快的從這件事脫身,如今正處在立儲的風口,她這個做母親的若是被打倒了,那她的兒子還有什麼勝算?謀害皇后可不是一項小罪,搞不好是要抄家的。
她還沒有看到兒子當上皇帝的那一天,還沒有享受做太后的榮耀。
她可不想做了一輩子的貴妃,到死了還只是一個貴妃,她的人生本該處處如意,可就在這一方面被人壓了一頭,她的出身、相貌、才情,哪一點比不上那個姓秦的女人?
她憑什麼就要甘願伏小做低一輩子,永遠的只居一個妾的位置,貴妃又如何?貴人又如何?只是名義上說得好聽,可不就是一個妾嗎?
她明明出身高貴,到頭來卻只得到了這麼一個位分,她不服!
皇后不死,她終究是貴妃,可這個皇后命硬的很,想讓她死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如今的皇上愛重皇后,也決計不可能廢了她而立自己,既然從她們身上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她就一定要讓自己的兒子當上皇上,那時她便是尊貴的太后,那個女人在自己面前也只有低頭的份兒。
可如今,只恨自己身陷囫圇,無法自救。
想到此處,也不禁哀痛,她是哪裡不好?憑什麼他就看不到?他憑什麼這樣輕視自己,就算自己遇到他的時候晚了一步,也謹守本分給他生個孩子,也與他恩愛過一段時日,可他的眼裡從來都容不下自己,那個女人究竟有什麼好的?自己可是京城中鼎鼎有名的貴女,嫁給他非但沒有得到他的另眼相待,他對自己和對後宮中那些低位妃嬪又有什麼區別?
他怎可如此?
她說:“他們倒是夫婦一體,打擊起我這個外人來一點也不手軟,我如今是被幽禁了,可我一點也不怕,我只可恨,那個女人命怎麼那麼硬,她為何不就這樣死了,也算個清淨,到時我都要看看,他是否對一個死人也掛念著,不會移情別戀。”
謝連憶說:“這世上沒有哪個男人能三妻四妾後還一心一意的,夫妻一體本是沒錯,陛下待您如何……在侄女看來,他待您已經很不錯了,侄女兒看您宮中,比起皇后的鳳儀宮都差不了多少,他待您的體面已經足夠了。”
貴妃卻說:“誰要這虛假的體面?連憶我問你,若你將來嫁一個夫君,只給足了你體面,卻並不給你愛重,你會高興?你會樂意?”
謝連憶思索了片刻,才認認真真的說:“若我嫁的是兩情相悅之人,我自然不樂意,因為他本就該愛我,本就該一心一意對我,可是我嫁的那個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為了家族利益才嫁過去的,我便不會要求那麼多,因為,我嫁給他,不是因為我愛他,他娶我,也不是因為他愛我,我們倆能成婚,都與利益緊緊相扣,如此說來,便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讓這份利益長久下去,這就不關感情什麼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