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獎金(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天啟提出黑洞和中子星的存在後,科學院根據他給出的方式,開始尋找相關的證據。
這兩個月以來,全球近百座各種型別的觀測站基本沒有停止工作,人員也是二十四小時輪班。
尋找本星系內黑洞的存在,成了科學院天體研究的主要工作,那觀測站就更加忙碌了。
同時被拖下水的還有宇航局,只是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他們就已經把未來兩年的衛星發射計劃安排滿了。
所有的宗旨只有一個:“探測,探測,還是探測......”
解開宇宙的奧秘,促進人類科技的進步,藍星的資源是有限的,文明的未來必定是飛往宇宙深處,駛向星辰大海。
科學院,天體研究所。
幾十名科學家已經根據現有的觀測資料,準確的推演出了大質量恆星死亡後演變成黑洞的過程。
看著得到的結果,巖錦院士恍然大悟,發出一聲感嘆:“僅憑一個人,就可以將全人類的天文研究推進幾百年,這個年輕人不得了啊!”
巖錦院士是巖母的兒子,也是姬女的讀博導師,年紀不小了,幾十年的研究,讓他的頭髮都禿了。
“人類的宇宙天文學的前景從來沒有這麼光明過,解決掉這些問題之後,未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巖錦越是對大爆炸宇宙的深入研究,心裡就越是佩服天啟,有些時候甚至是有點妒忌。
“如果他的這些理論都是我提出來的,那我就是全球物理界的第一人,人名可以流芳百世,理論更是可以流傳到人類滅亡。”
作為一名真正的科研人員,名利可能不是那麼重要,但真理確實畢生都要追求的東西。
巖錦在姬女同意的情況下,安排她到天啟身邊,為的就是能瞭解到更多的資訊。
比如,他的工作方式,平時是如何來思考宇宙奧秘,又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驗證他提出的這些猜想?
在巖錦的想象中,能有如此成就,天啟肯定是個比他還忙碌的科學狂人,每天待在實驗室裡,忙著各種驗算,使用的稿紙可以堆滿整間屋子,又或者每天坐在電腦前,瘋狂地代入資料試算。
總之,天啟應該不是在忙碌,就是在忙碌的路上,連飯都來不及吃的工作狂。
可事實並非如此,而且還和他想象中的出入很大。
天啟非但不忙,每天還過得十分悠閒愜意,不是曬太陽就是釣魚,他幾乎不做任何計算,書房裡甚至連本書連支筆都沒有。
所有研究天體物理的科學家們都在做的事情,他是一件都沒做。
這就超出巖錦的想象之外了。
他認為,如果想要創造出如此複雜的宇宙模型,其中涉及到的理論都是要經過嚴密計算才能得出的結果。
可現實是天啟根本沒有任何計算,全憑腦子的想象就把他們研究所裡幾千個博士、教授,甚至是院士都沒有辦成的事情給辦成了。
“這難道就是天才的工作方式嗎?”
簡單粗暴,沒有按任何常理來出牌,全靠一個想法,甚至只是臨時起意就參透了宇宙的真相。
光憑這一點,巖錦就確定自己不可能做到:“歷史最偉大的物理天才,往往都是不可琢磨透的。”
“老師,我有一個新的發現......”
正當巖錦苦思冥想之際,他的一名學生拿著一份資料過來跟他說道:“我在看了天啟博士寫的《相對論》擴充套件解釋之後,發現半個世紀前觀測到的傘狀星雲團,現在或許可以解釋了。”
巖錦接過資料,仔細地看了一遍,再和天啟的擴充套件解釋結起來,也發現了問題點:“你是說傘狀星雲可能是由恆星爆發引起的?”
“是的老師,以前我們都認為宇宙中的恆星是永恆不變的,但現在天啟博士推翻了這個觀點,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猜測,傘狀星雲就是恆星爆發後留下的痕跡?”
傘狀星雲是五十年前由著名的天文學家北衛觀測到的,最初以為那是一個恆星高度密集的星團,但隨著後來觀測手段的提高,加上太空望遠鏡升空使用,才發現星團並不是恆星群組成,而是一些如同霧氣一樣的星際塵埃團。
五十年來,天文學界無數人都在試圖解釋傘狀星雲是如何形成,可惜直到今天都沒什麼收穫。
現在,經學生這麼提醒,巖錦突然意識到,如果傘狀星雲能得到解釋,那麼也是當今天文界的一件大事。
但說傘狀星雲是恆星爆發後留下的遺蹟,這也只能是個猜測,想要證明,就得有更多的觀測資料來進行分析。
可是現在,幾乎所有藍星上的望遠鏡都把鏡頭對準了本星系的中心位置,尋找黑洞和中子星,他想要呼叫望遠鏡,就得排隊了。
現在天文界這麼忙,還不知道要排到什麼時候去,這時間一長,說不定其他的研究團隊也會把傘狀星雲和恆星爆發聯想起來。
“那麼...這解釋傘狀星雲的首功可能就不是我們團隊的了。”
想到這裡,巖錦突然覺得應該先發布這個猜想,往後的慢慢尋找證據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