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在現場觀摩的眾人見證了地球接踵而來的災難,災難過後,便是生命的誕生,然後又是災難。

物種誕生,走向毀滅,然後又在毀滅中誕生,在毀滅中進化……

如此迴圈,生生不息。

最終,等到中生代的時候,他們看到一個全新的地球生命圖景,豐富萬千的物種,巨大的身軀從海洋深處的微小生物中進化而來。

這其中的每個步驟都像是組成鐵鏈的環,缺一不可。

當新華和蘇波師生兩人看到這裡的時候,已經完全被驚住了,一時間竟然不知該說點什麼?

地球的環境在不斷地變化,生命為了生存下去,也得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適應環境,然後不停改變外形、習性等生存方式。

現在看到這些,蘇波聯想起藍星的眾多物種之中,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有些物種確實是在努力適應的。

只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它們沒有什麼很明顯的變化。

“其實,並不是它們不會發生變化,而是我們研究和觀察它們的時間太短了,這種變化沒有個幾百年、上千年,甚至上萬年都可能不會顯現出來。”

蘇波當即就根據地球生命的進化過程分析出幾個重要因素:“首先,能夠進化過來的物種的數量肯定很多,如果沒有足夠的族群數量,它們有很大可能還來不及適應變化莫測的生存環境就已經滅絕了。”

“然後,就是這個物種的適應能力了。”

環境適應能力不強的物種,也很容易在這樣的災難之中毀滅。

......

在演化開始近八個小時候,古修把系統給暫停了,讓大家先休息一會。

蘇波走到辛允的旁邊,問道她:“現在是中生代,這個時間紀元的名字,是不是意味著還有下一個紀元?”

雖然後便的內容稍後觀摩的時候能看到,但他現在有點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了。

辛允點了點頭,回答他:“是的,嚴格來說,還有很多紀元,只是有些沒有重點表現出來,而有些則是一筆帶過,沒有任何標示。”

“那麼進入下一個時段的時候,是否還會經歷像剛才的這些災難呢?”

辛允又點頭:“按照盤古的說法,只要地球還存在,那麼這種毀滅性的災難就永遠不會停止,只是時間間隔長短的問題。”

“像之前兩次大冰期那樣的災難,還會出現一次,並且一直向後延伸,直到文明的出現也不會停止。”

蘇波聽完,有些沉重的愣住了,似乎是在思考著什麼。

用災難和毀滅來促進生命的進化……

“不對,應該是生命因為由環境帶來的災難和毀滅才得以進化。”

“環境在變化,物種也在變化……一千萬年以前的物種和現在的物種是不是一樣的,這期間又滅亡了多少物種?”

蘇波的腦海中瘋狂的運算著,然後把地球演化的這套模式合理的代入到藍星上來。

“很可能就是這樣的,但是需要證據來證明,我們沒有證據。”

這時,旁邊的新華院士跟他說道:“我們應該有證據,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石油、煤礦,以及我們以前那些從地層深處挖掘出來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