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空間望遠鏡(第1/2頁)
章節報錯
聯邦科學院,宇宙觀測工程第一研究所。
這裡是負責此次太空觀測計劃的主要研究機構之一,隸屬於宇宙觀測局和科學院的共同管轄。
古修拿到天啟的優盤之後,直接來到了這裡,找到研究所的所長晉陽。
晉陽很年輕,實際年齡不過四十多歲。
“院長,你怎麼有空到我們這裡來了?”
古修雖然是研究天體物理的,但望遠鏡這東西,他既不會造也不會用。
所以,天啟給的東西好還是不好,他說的可不算,得這裡專業的人點頭才行。
古修把天啟的優盤給拿出來,交給晉陽,說道:“我想讓你看看這裡邊的東西,最好是找幾個人一起。”
晉陽有些疑惑,打量了幾眼優盤,問道:“這裡邊裝的是什麼東西?”
“是天啟給的幾臺太空望遠鏡的設計方案和部署方案,他說這幾臺望遠鏡的效能,會超過你們目前正在研究的兩臺望遠鏡,而且造價還要低很多。”
聽到這句話,晉陽直接笑道:“院長,這怎麼可能呢?”
“好不誇張的說,我們研究所裡的研究是目前擁有最完善的望遠鏡研發和製造技術,如果這裡邊裝的東西,比我們幾千人的團隊經過幾年時間研發出來的東西還要先進,那是不是說我們這個研究所的人全都是在吃乾飯的?”
古修說道:“他設計的射電望遠鏡已經開始投入建造了,況且這可不是我的主意,是宇宙觀測局和宇航局的意思,從零開始設計個研發,再到製造,你們已經耗費太長時間了。”
晉陽臉色一沉,說起這事,他覺得臉上無光:“我承認,那個射電望遠鏡是我們沒有接觸過的技術,可現在咱們的主要工作是天空光學望遠鏡,這不僅是對望遠鏡的效能有要求,而且對體積、大小、形狀……這些都是很講究的,如果形狀不對,那這個望遠鏡就上不了太空。”
“再說了,哪個工程專案不需要從零開始的,你可別忘了,我們的第一臺太空望遠鏡,從立項設計到發射成功,用了八十多年,我們這才幾年?”
晉陽明顯感覺到不高興了,天啟現在已經是全球知名的天體物理學領頭人物了,現在還要來搶他們這些搞技術研發的風頭,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但話說回來,這次宇宙觀測局給的時間實在太急促了,要求在今年之內完成研發和製造,明年發射上天。
還要求效能要超過目前在軌使用的幾臺望遠鏡要好。
“宇宙觀測局,科學院,還有宇航局的這些人,越來越異想天開了。”
這怎麼可能嘛?
“院長,雖然你是院長,但是在這個研究所裡,是我說的算,這裡邊的東西我是不會看的,你就算不顧及我,我也得顧忌下面的人,你請回吧!”
古修知道晉陽的性格,拿著優盤心裡有些不悅地說:“如果你現在不看,那我就只能給別的研究所了,如果在最後論證的時候,這裡邊的東西要超越你們現在研發的,你知道會有什麼後果知道嗎?”
晉陽直接回答:“我不認為他的設計的東西會比我們的好,你想給誰看隨意,但請別干擾我們的研究工作。”
“那我現在去二所……”
古修帶著優盤,坐上車離開了。
他把優盤插到膝上型電腦上,讀取出裡邊的資料,然後開啟看了起來。
詳細的圖紙資訊他是看不懂的,只能看些相關的引數。
空間紅外望遠鏡。
該望遠鏡發射質量為950千克,口徑為0.85米,長4.45米,直徑2米,搭配3臺最先進的紅外相機和光譜儀,可同時在3.6、4.5、5.8和8.0微米波段拍攝照片。
它的多波段成像光度計作為紅外照相機的補充,可在24、70、160微米波長上進行高解析度成像。
紅外攝譜儀的超高光譜解析度可被用來識別分子氫、水、二氧化碳以及各種有機分子產生的發射線和吸收線。
攜載的紅外相機必須浸入液態氦中,而且溫度僅比絕對零度多幾度。
因此,將攜帶的360升液態氦,足夠維持大約5年。
採用了最先進的低溫技術,它的靈敏度極高,可觀測到一些目前在軌的光學望遠鏡視而不見的星體。
如超行星和褐矮星,還能穿越氣團和塵埃觀看恆星的誕生和死亡;透過觀測紅移現象,可以讓研究者瞭解宇宙早期的模樣,能在宇宙最昏暗的區域發現最古老最模糊的天體。”
這臺空間紅外望遠鏡的科學目標是,繞過恆星可見光的屏障,去尋找觀察褐矮星與河外行星;穿透塵埃的阻擋,去揭示行星的形成;研究陌生的本星系外星系;觀測那些光線已經紅移到紅外波段的天體系統,揭示早期宇宙圖景......
從這些引數上來看,這臺望遠鏡的效能確實很好,只不過在技術上有沒有什麼可行性,他就不得而知了,畢竟自己不是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