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戰爭計劃,以及南瓜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古堡會談過去一日,君士坦丁堡。
時間是上午,烈日當空,深藍色的穹隆從頭頂開始,逐漸淡下來,淡下來,變成天邊與地平線接壤的厚重雲層。
按照之前的約定,之前晚宴上的賓客已陸續進入書房,羅輯三人與威廉則早已在此等候。
作為君士坦丁堡裡的書房,而且時任皇帝的是君士坦丁十一世,這間書房被修建的極為奢華,佔地面積更是比一般的大廳還要多。
容納這些行動中的主心骨很輕鬆。
溫暖的陽光透過淡彩色的玻璃,灑在書房裡五彩繽紛,如夢似幻,一幫奇形怪狀的人坐在一起,正向羅輯介紹自己的能力。
雖然羅輯熟讀歷史,知道這次戰爭的詳細情況,但畢竟是一場史詩級的大戰,萬一自己這邊藍都耗盡了,對面計程車兵還源源不斷的冒出來,那就前功盡棄了。
因此,他想要知道這些奇人異士的具體能力,然後分別派出小隊,去能夠最大化發揮出其本身實力的戰區。
說起這場大戰,雖然土耳其軍隊訓練有素,正面能力極強,但真正讓其一舉攻破君士坦丁堡,獲得戰爭勝利的,還要得益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一個奇思妙想。
君士坦丁堡擁有得天獨厚的險要地勢和異常堅固的防禦工事,其坐落在一個向東突出的三角形半島上,西面是丘陵,南面臨海的是無法攀登的懸崖絕壁,北面是岔口般的金角灣。
並且金角灣入口處有粗大的鐵鏈封鎖,附近海面上還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組成的艦隊巡邏。
在當時的歐洲,君士坦丁堡以固若金湯,牢不可破著稱。
根據歷史記載,1453年4月6日,土耳其大軍發起對君士坦丁堡的強攻。土耳其軍隊先後用巨炮轟擊城牆、用木桶填平護城壕、挖掘地道、攻城塔車等方式攻城,但都沒有成功。
久攻不下,穆罕默德二世沒有著急,經過冷靜分析後,認識到從西部實施主攻,雖便於展開兵力,卻恰恰撞上對手防禦力高的強點。
而君士坦丁堡東北部和南部,因臨海地形易守難攻,守軍並沒有把這些海灘陣地當做防禦要點,如果進攻此處,必能出敵不意,一舉破城。
實現這一方案的關鍵,是將集結在外海的土耳其艦隊駛入金角灣內港。然而,橫擋在金角灣狹窄入口處的鐵鏈構成了任何艦船都無法透過的障礙。
這個方案到這裡看似無解,但穆罕默德二世不愧是被選為土耳其蘇丹的男人,他做出了一個流傳至今,依舊能夠稱奇的決定。
他要讓土耳其的艦隊,翻過由熱那亞人控制的多山岬角地帶,進入金角灣內港,從君士坦丁堡東北部發起進攻。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穆罕默德當即派人同城郊的熱那亞人秘密協商,承諾破城後保障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商業特權,使其同意土耳其艦隊取道由熱那亞人佔據的加拉太,進入金角灣。
而不敢不從的熱那亞人同意之後,穆罕默德便立即組織成千上萬的軍民修築了一條長約1.5千米的陸上“航道”。
“航道”用堅固厚實的木板鋪設而成,從博斯普魯斯海峽起,跨越佩拉山嶺進入金角灣。
為了減小摩擦,便於滑行,木板上還塗抹了牛羊油脂。“航道”開通後,土耳其艦隊趁夜悄悄“起航”,一夜之間將80餘艘輕便帆船拖上海峽岸邊,用人、畜和滑車拉上山頭,再從斜坡上滑進金角灣。
並且還在金角灣最窄處架設浮橋,在橋上配置了火炮。
次日天明,拜占庭人突然發現有如從天而降的土耳其艦隊,急忙抽調西線守軍加強守備薄弱的海灘陣地。
自此,君士坦丁堡守軍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軍心士氣開始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