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雷蘊榮在自己的辦公室內收到了無線電視臺送過來的的具體收視資料。

最高收視率百分之三十六點四,這是在節目快結束的時候達到的;

最低百分之二十四點八,平均收視率在百分之三十。

這個資料對於無線電視臺黃金時段的節目來說是有點偏低的,但是雷蘊榮覺得這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是第一期,而且節目風格也不是那種娛樂型別,收視率偏低很正常。

之前的無線電視臺的收視率之所以能夠超越老牌的麗地電視臺,主要就是在娛樂節目和電視劇上花功夫,從未開設類似於的嚴肅類政論談話節目。

畢竟底層普羅大眾更關心的柴米油鹽和市井趣聞,對高屋建瓴的政治、經濟懂得並不多。

但雷蘊榮覺得如果這個節目堅持高階訪談的形式風格的話,時間久了也能建立一定的品牌形象。

不過這也不是雷蘊榮關心的事,他現在急需要做的事情是把鍾思遠爵士吹起的風讓它變大。

雷蘊榮這邊早有安排,九龍傳媒旗下的、、以及等大型報紙也都紛紛轉載了昨晚的訪談內容。

不僅如此,香江的其他一些報紙或自發或受一些人的影響,也同樣圍繞這個新聞做了專題報道。

掌握話語權從來都是社會精英,而他們天生有一種憂國憂民的人文情懷。

香江郊區的工業用地價格,竟然是阿美利加矽谷的三倍!

以前很少有人會去關注這方面的資訊,但真實的對比資料擺在所有人的面前時,卻是讓人怎麼也無法相信。

很多香江人都知道香江地價高,而且越來越高,但是還是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

現在這樣一對比,就一目瞭然。

之前香港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貿易自由,稅率比較低,給工業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條件。

但很多人都沒有去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稅率低是因為港府的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都來自於賣地。

而其實這些錢經過層層傳遞以後,最終還是會體現在普通市民的房價,以及工廠老闆們支付的廠租成本上。

只是這些隱性的成本通常會被大多數人所忽略,所以羊毛最終都是出在羊身上的!

隨著電視臺和報紙的持續報道,‘香江工業陷入危機,呼籲港府積極干預’的新聞也持續發酵。

隨後幾天,陸續有數位香江知名的大佬公開站出來發言。

首先一個是麗新集團董事局主席林百欣,他接受了的專訪,同樣表達了香江工業用地地價高昂,希望港府能有所改善。

這是出乎雷蘊榮意料之外的人,但是林百欣作為香江的製衣大王,站出來說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隨後包括包船王、霍大亨、許世勳等大佬以及一大批製造企業老闆也紛紛發聲,徹底讓這件事情在香江形成巨大的浪潮。

而將這件事情的熱度推向最高潮的是雷蘊榮參加了欄目的第二期的錄製。

他在訪談中說得更加的直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面揭露了港府對英資集團利益的維護從而犧牲了香江製造產業。

不過雷蘊榮也沒有撕破臉,也只是點到即止。

但就算如此,雷蘊榮的這些話也吸引了很多評論家以及專家的解讀,引起了更大範圍的討論。

終於,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港府在第二天下午,港府對外新聞發言人召開了新聞釋出會,表示港府目前正在積極討論制定新的針對香江製造產業的有利政策。

雷蘊榮從鍾思遠那裡知道,港府確實有關於這方面議題的討論,但是更多的,港府內部還是想著怎麼壓下這件事。

儘管知道港府不會輕易就範,雷蘊榮也沒有再繼續搞事情。

畢竟最近這一個星期已經把這件事情的熱度吵得很高了,需要讓它自行發酵一會。

但是雷蘊榮暫時偃旗息鼓,下面的人卻被最近的新聞給弄得激動起來了。

一家生產製造紙殼的老闆公開表示,工廠罷工一週。

雷蘊榮還是第一次見老闆帶頭罷工的,不知道他是真的被最近的新聞給刺激到了,還是工廠目前效益不好,給員工放假找的藉口。

不過不管他是出於何種目的,這無疑又給港府增加了不少壓力。

當雷蘊榮坐等事情進展的時候,突然收到了一份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