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地電視臺是香江最早的一家電視臺,在一九五七年就成立了,直到一九六八年無線電視臺成立,才打破它的壟斷。

無線電視臺成立時間雖晚,但是在利孝和與邵大亨的用心經營下,收視率卻節節攀升,不到兩年就超過了麗地電視臺,然後漸漸形成收視慣性,兩家電視臺的收視率越拉越大。

本以為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不過不知道麗地呼聲是不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安排了黃錫召來擔任麗地電視臺的總經理。

黃錫召是一個在電視行業浸淫幾十年的老電視人,能力很強,而且懂得知人善任,麗地三雄在現在可是赫赫有名。

最近幾年,麗的電視臺在黃錫召的經營下,收視率一直在節節攀升,從最初與tvb的二八開,追到現在的四六開。

特別是之前他們集結全臺精英搞出得‘千帆盡舉九月攻勢’,把tvb打得灰頭土臉!剛剛播完的《大地恩情》收視率已經能與tvb持平!

麗的電視臺的熱劇《大地恩情》,逼得tvb被迫腰斬了只播了十幾集的新播劇《輪流傳》,緊急用謝鹹與汪名荃趕拍出《千王之王》,才算挽回收視率。

這也是香江這段時間最熱的話題,積弱已久的麗的電視臺,突然以一種秋風掃落葉的強勢姿態,把雄霸香港電視節目大部分收視份額的tvb打得落花流水。

以至於許多報紙的報道中寫出了“十年風水輪流轉”的標題,來形容這場兩家電視臺的收視大戰。

當然,麗地電視臺收視率提升的背後也不是沒有代價,大量精心製作的自拍劇,每一部都投資不菲,在贏得觀眾們的心的同時,也給公司財政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可以說完全是用砸錢在換收視率。

當然,如果麗的電視臺能夠源源不斷的投入進去,只需堅持一兩年,等他們的整體收視率有了與tvb叫板的資格,廣告方面的收益自然就會水漲船高,公司的財政狀況可以重新恢復平衡。

這也是麗的電視臺的大股東麗的呼聲,之所以願意支援黃錫召與tvb打擂臺的根本原因。

只可惜天算不如人算,麗的呼聲自己的財政突然出現狀況,自然不可能再有餘力支援麗的電視臺的燒錢舉動。

歷史上,麗地電視臺被遠東集團的邱德根拿下,然後更名為亞洲電視臺,之後就是長達一二十年的無線亞視之爭。

二十世紀的最後二十年,因為兩家電視臺的激烈競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電視劇,這一時期不僅是電影的黃金時代,同時也是電視的黃金時代。

港劇和香江電影一樣,不僅在東南亞廣為傳播,同時也是內地一代人的回憶。

不過總體來說,還是無線電視臺更勝一籌,畢竟他們有金庸劇這一法寶,一旦收視率不佳,無線電視臺一般就會拍攝金庸劇,然後每次都能大爆挽回顏面。

到了新世紀,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電視已經不再是香江市民打發時間的首選了,這也導致香江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根本容納不了兩家電視臺,而且還不止兩家,那時還有鳳凰衛視。

所以背景和實力都更弱的亞視開始掉隊,直至破產,讓人唏噓,至於無線電視臺,日子同樣不好過,但最後,也都轉型直播帶貨了,這樣的情況誰能想到?

現在雷蘊榮成為無線電視臺的最大股東,他雖然看過不少港劇,但他不可能還去操心電視臺電視劇拍攝的事情,儘管說他親自下場可能讓電視臺的收視率大爆,但對雷蘊榮來說就是浪費時間。

而且這樣做的話,還會惹得邵大亨的不快,打破他們現在潛在的默契,會讓他誤會自己是想要在無線電視臺內奪權了,到時候最後得到的結果,反而對電視臺不利。

無線電視臺被邵大亨經營地挺好的,利潤每年都在增長,而且當雷蘊榮想要用到無線的媒體資源的時候,人家也沒有設定任何阻礙,全力地配合。

所以雷蘊榮也不是說一定要把無線電視臺徹底掌握在手裡,他需要的也不過是其中的媒體渠道。

邵大亨再怎麼老當益壯,他也已經七十多歲,後來到了八十年代末也逐步減持無線的股份,為退休做準備。

所以到最後無線電視臺遲早還會是雷蘊榮的,讓邵大亨把電視臺徹底經營起來,然後雷蘊榮再接手不是更好嗎?到時候不過是多花點錢的事情罷了。

而雷蘊榮在有了無線電視臺之後為什麼還要去染指麗地電視臺?

如果讓人知道的話不僅盧玉娟會感到疑惑,其他人應該也差不多。

不過對於盧玉娟,雷蘊榮沒有說一些場面話,而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