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邀請加入(第1/3頁)
章節報錯
對於從後世重生過來的雷蘊榮,當然知道阿美利加這邊接下來是怎麼做的,但是他想先聽聽張仲謀的想法。
張仲謀顯然也是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只見他澹定地說道:
「第一,加大研發,一本的16k晶片成本低了,那麼我們就生產32k或者64k的產品,保證高利潤。」
「第二,說服阿美利加國會進行行政干預!」
雷蘊榮笑著說道:
「所以像德州儀器公司的解決之道應該就是採用張先生的第一個辦法,淘汰落後的產能,用更先進的技術來降低成本,從而取得競爭優勢吧!」
張仲謀苦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沒錯,總部已經決定在休斯頓新建一座四英寸的工廠,會採用GC公司新開發的1.8微米光刻機。」
「其實還有個訊息也可以透露給雷先生,對於這次雷先生你前來德州儀器採購晶圓生產線,總部計劃是將公司位於矽谷的工廠轉讓給你。」
「這座工廠擁有兩條三英寸的生產線,採用2.5微米制程工藝。這應該算是當前主流工藝的一座晶圓工廠,但是德儀在這個技術等級上已經無法取得競爭優勢了。」
三英寸和四英寸是指晶圓柱的直徑,半導體晶片生產的第一步就是製造高純度的矽晶體,然後進行切割分片。
晶圓柱的直徑越大,每片晶圓的面積就越大。
從而使單片晶圓能夠分割出更多的晶片,相對來說每枚晶片的成本就可以下降許多。.
而2.5微米和1.5微米是指光刻機的光刻線寬度。
光刻線越細,意味著晶片上單個電晶體佔用的面積越小。
在整合相同數目的電晶體時,製程越小,晶片的體積也越小,從而讓同一大小面積的晶圓可以分割成更多的晶片,實現晶片成本的降低。
因此晶圓直徑和製程,是考量一座晶圓工廠工藝先進與否的最重要兩個指標。
德州儀器既然要投資建設更先進的晶圓工廠,原先的老工廠自然就成為了需要處理的落後產能。
榮耀電子突然上門溝通表示想要收購晶圓生產線,這讓德儀公司有了收回部分投資的機會。
所以也特地安排公司副總裁而且同是華人的張仲謀來接待雷蘊榮一行人,可以說誠意還是很足的。
「張先生,你這可是把你們公司的底線都洩漏給我了。」雷蘊榮笑著說道。
「這不是什麼底線,而是這次我們公司高層很清醒。現在不僅我們德州儀器在升級工藝,其他很多廠商也是如此。」
「對於落後的生產線,此時是過剩的,有人過來購買公司是求之不得,怎麼也不敢做出宰客的行為,再說了雷先生能把公司做得這麼大,肯定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所以總部也是決定將位於矽谷還比較新的也是當前主流的生產線出售給你。」
「原來如此,看來我覺得我們兩家公司的這次合作應該會很順利!」
雷蘊榮對於張仲謀解釋的原因,他是不太相信的,也不是說不相信張仲謀這個人,而是不相信德州儀器公司會這麼有誠意。
別說什麼榮耀電子的規模以及雷蘊榮怎樣怎樣,如果在合法的情況下,阿美利加這些公司連總統都敢坑,別說雷蘊榮了。
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現在阿美利加的這些半導體企業日子確實不好過,不敢湖弄人。
半導體工業裝置折舊一般在四到五年,德州儀器位於矽谷的這座工廠於一九七八年底才建成投產,到現在滿打滿算才兩年,所以這次德州儀器確實是想促成這筆交易。
「那雷先生你是同意這筆交易了?
」
「張先生,在此之前我肯定需要派人去工廠實地考察一下,同時價格方面以及後續的售後方面都沒有談妥。但是如果雙方能夠達成共識的話,那我肯定是同意這筆交易。」
「哈哈也對,是我太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