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肖恩·布萊德(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雷蘊榮剛踏足英國的時候,阿美利加有一部重量級電影也在全美上映。
這部電影叫做《天堂之門》,是由當時的好萊塢大導演邁克爾·西米諾執導,他執導的上一部電影《獵鹿人》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同時他本人也憑藉該片,拿下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導演獎,不僅如此,《獵鹿人》這部影片的票房同樣不菲,可謂是票房獎項雙豐收。
因此,當時的邁克爾·西米諾在好萊塢炙手可熱,他的熱度與斯皮爾伯格也不遑多讓。
這才有頭鐵的公司投資了四千萬美元讓他去拍攝《天堂之門》這樣的一部西部片。
有些題材的電影真的不是說投的錢越多越好,比如西部片,錢多到讓這部影片拍出來後內容單薄,結構鬆散,而且影片時長達三個多小時。
這樣的一部電影上映之後可想而知,對於這完全是導演自嗨的電影,觀眾可一點都不買帳。
這部《天堂之門》全美上映,但到現在上映了快一個星期,票房不到三百萬美元。
對於這樣的結果,作為出品方的聯藝電影公司直接哭暈在廁所裡。
沒錯,這個頭鐵到投資四千萬美元拍攝一部西部片的廠家就是聯合藝術家電影公司。
雷蘊榮更加清楚的知道《上帝之門》的總票房才三百多萬,讓邁克爾·西米諾在好萊塢的導演生涯一蹶不振。
更嚴重的是,這導致聯藝電影公司直接破產!
說實話,雷蘊榮也很難理解,為什麼作為一家好萊塢巨頭的聯藝會因為一部電影的失利而破產,這抗風險能力也太差了吧。
但是這件事情確實發生了,就像後世,吳雨聲一部《風語者》,也讓米高梅破產。
不過對於雷蘊榮來說,聯藝破產好啊!
這樣的話,他就有更大的機會拿下聯藝電影公司。
其實雷蘊榮的第一目標也是聯藝電影公司,正好時間趕巧,公司規模也符合他的要求。
歷史上,聯藝電影公司在破產之後,被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大亨,米高梅的老闆科克·柯里安買下了,與米高梅合併成立米高梅—聯藝娛樂公司。
好萊塢也從八大變成了七大,聯藝也成為第一家消失的巨頭。
科克·柯里安對影視行業可不怎麼感興趣,他只對賭場感興趣。
當初他收購米高梅電影公司也是為了米高梅的名氣,好用於開賭場。
在他拿下米高梅電影公司之後,酒店才是它的主業,電影反而成為了它的副業,就算到了現在,拉斯維加斯的米高梅大酒店仍然是整個拉斯維加斯最大最豪華的酒店。
但是這也苦了米高梅電影公司,從一家全美最牛的電影公司逐漸沒落到破產的邊緣。
不僅如此,科克·柯里安為了榨取米高梅最後的價值,反覆拿它來炒作,甚至將它最有價值的片庫反覆買賣,更是弄得米高梅元氣大傷。
在最後實在榨不出什麼油水之後,科克·柯里安才饒過了米高梅電影公司,將其賣給了索尼,好萊塢也從七大變成了六大。
米高梅電影公司是沒落了,但科克·柯里安以米高梅的名義成立的米高梅酒店集團卻是拉斯維加斯最大的酒店集團,在奧門同樣有米高梅酒店。
可能現在很多人對米高梅不太熟悉了,但很早之前的米高梅可是好萊塢最牛的電影公司,當時的米高梅總經理路易斯·梅耶被稱為好萊塢之王。
現在明滿全球的奧斯卡也是由米高梅推動成立的。
還有米高梅最經典的片頭,一隻怒吼的獅子!
雷蘊榮一直覺得米高梅的片頭是所有公司中最經典最牛的,據
說為了拍下這個鏡頭,有兩位攝影師葬身獅口,但是現在這個片頭已經幾乎看不見了,只能在一些老片中才能看見。
說實話,雷蘊榮最想拿下的電影公司是米高梅,但他也知道這不可能,科克·柯里安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出售米高梅的。
雷蘊榮也退而求其次,盯上了聯藝電影公司。
聯藝電影公司雖然不如米高梅底蘊深厚,但是它能夠成為一家好萊塢的巨頭公司,它的歷史和地位也同樣不容小覷。
聯藝電影公司成立的時間也很早,在一九一九年就成立了,而它是由當時的好萊塢四大頂尖巨星C.卓別林、D.範朋克、M.壁克馥、D..格里菲斯出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