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序幕(第1/4頁)
章節報錯
聽到沉弼這樣堅定的話,雷蘊榮笑著說道:
“沉生,你就這麼看好李超人,不惜代價地撐他?”
“艾倫,不是我看好他,而是我不能將和記黃埔的股票交給你,你明白嗎?”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既然滙豐想走向國際化,那就不能讓滙豐的政治色彩太過濃重,多遵守一些商業規則會比較好一些。”
雷蘊榮對於沉弼剛才那話是一點都不信,之所以不肯把和記黃埔的股票賣給自己不過是自己給的利益還不夠大。
但是雷蘊榮也不想再做什麼試探了,自己這樣一直加大籌碼只會讓人家的胃口越來越大,只有真正先做過一場才能好好談。
如果失敗了那雷蘊榮也認了,贏了的話雖然不能把滙豐銀行怎麼樣,但起碼可以讓滙豐銀行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分量。
“艾倫,你怎麼知道我們滙豐銀行想要國際化?”
“沉生,現在滙豐銀行在香江的發展已經到頂了,而且我不相信以沉生你的能力和格局會一直這樣墨守成規碌碌無為,所以向外發展是滙豐唯一的選擇。”
“再說了,我也不相信以沉生你的眼光會看不出現在香江未來的地位問題。”
聽到雷蘊榮這最後一句話,沉弼的童孔也是微微一縮。
他不知道雷蘊榮這句話是無意中說出來的還是帶有其他的意味,但是這都戳到了他心中最敏感的一個點。
在華夏與阿美利加交好,尤其是去年底華夏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施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始擁抱世界之後,沉弼作為滙豐歷史上最有眼光的一任大班,早就看出九七之後日不落不可能繼續掌控香江。
因為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都不會容忍自己的國土上還有“殖民地”的存在。
百年以來,滙豐一直擔當著香江中央銀行的角色,一旦香江迴歸,滙豐還能不能保住這超然的地位,成為了一件未知的事情。
沉弼之所以要讓滙豐銀行國際化,對外說是為了發展,真正的原因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能夠在香江這邊作威作福當土皇帝,誰願意去外面經歷這風風雨雨?
但是局勢發展到這裡,你不改變都不行。
歷史上沉弼作為滙豐最偉大的大班,其在任上最大的貢獻就是為滙豐佈置了兩條戰略規劃:
扶持可掌控的華人財團以及滙豐國際化!
而沉弼之所以被稱為滙豐史上最偉大的大班,就是因為他的這兩條戰略規劃都成功了。
扶持的華商,滙豐當時選擇了包船王和李超人。
包船王本身與滙豐的關係就極為交好,滙豐是環球國際的大股東,包船王也是滙豐史上的第一位華人董事。
這也是為什麼到一九八零年九龍倉爭奪戰爆發後,包船王能夠一個電話就借到了二十一億港元。
而李超人也是滙豐極為看重的人物,歷史上的李超人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寒酸,在港島商圈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七八年的時候,李超人給足了滙豐面子,放棄了收購九龍倉,同時在華人行的重建專案中,李超人的表現也很讓沉弼滿意。
其實在後世也有專家分析說,滙豐銀行之所以將和記黃埔的股票近乎白給的交給了李超人,同時也有滙豐想要交好大陸的因素。
因為沉弼看出了香江迴歸之勢不可逆,為了能夠保住滙豐在香江的超然地位,他們才這樣做。
因為當時李超人還是很有牌面的,歷史上七八年十月份的時候,李超人受邀參加了二十九週年慶,同時也擔任了中信集團董事。
這些情況落在滙豐的眼裡儼然就是李超人是內地政府眼中的重要人物,再加上李超人的主業還是地產,這就更符合滙豐的要求。
不過對於這個說法雷蘊榮是不敢苟同的,尤其是在香江待了這麼久,雷蘊榮更加了解滙豐銀行對於香江經濟的掌控。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允許自己治下有這麼一個怪胎,如果滙豐還保留他的一系列特權,那麼香江的主權就不完整,這是大陸絕對不會允許的。
而對於滙豐銀行來說,他們一直是阻繞香江迴歸的主力軍,沉弼甚至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能夠以主權換治權。
所以這專家分析的壓根就站不住腳,雷蘊榮寧願相信匯豐銀行是想挑撥離間華人的內部勢力也不會相信這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