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高速發展的藝術品公司(第1/5頁)
章節報錯
“楊大匠,你看一下。
這做倉廒群,我打算在外圍做一些綠化,然後裡面做幾個涼亭。
另外就是北邊我打算建一棟至少九層的辦公樓。
辦公樓要建三層的地下倉庫。
我想著你幫忙設計一下這樓的外形,要和倉廒的風格協調起來。”張俊平把自己的要求對老楊頭說了出來。
“張爺,您說的九層高的樓,外形我能設計,可是這建造……”
“怎麼?建造有問題?”
“我會的都是磚木結構的古建築,以古法倒也可以建造九層的高樓。
只是使用年限,還有結構的牢固性,以及建造成本,都不如洋人的建造方法。
但是洋人的那種建造方法我不懂。”老楊頭很誠實的把自己想法說了出來。
“這個沒關係!你把外形設計出來,我找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教授完善內部結構。
咱們可以來一箇中西合璧。”張俊平笑道。
其實,這樣的設計,張俊平自己就能做。
他博物館空間裡如今收錄了幾十萬本中外書籍,包羅永珍。
西方建築學和中式建築都有涉獵。
加上搞藝術的,都擅長平面佈局,所以設計倉廒外圍的綠化園林,設計九層高樓並不是難事。
只是如今張俊平事情太多,也不願表現的太過,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人,往往沒有朋友。
正好有老楊頭可以使用,何必非得自己動手。
“那感情好!
我丈量一下面積,回去就把圖紙畫出來。
張爺再拿著去找專家完善後面的設計。”老楊頭很是拘謹的笑道。
“楊大匠,以後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築會越來越多。
回頭,我找專業設計建築結構的時候,你也參與進來,多見識見識西方的建築風格和建築方法。
我記得當年修建圓明園的時候,樣式雷也曾經和洋人合作過。”張俊平笑道。
“是!圓明園裡的西洋樓就是乾隆年間,郎世寧參與設計建造的磚石結構的建築。
其實這棟西洋樓,就摻雜了許多的中國古建築風格,算是最早的中西合璧的建築。”說道樣式雷和圓明園,老楊頭臉上多了幾分自信。
這是專業領域的知識給他帶來的自信。
“咱們的古法建築不能丟,但是卻也要吸收西方建築中的磚石結構,混凝土結構這些東西。
正是不斷吸收各種文化的精髓,才有了中華五千年代文化傳承。
所以,咱們的傳統文化應該是相容幷蓄,而不是抱殘守缺。”張俊平看向老楊頭,說話間眼睛裡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張爺說的對,樣式雷之所以能夠傳承幾百年,就是因為他從來不抱殘守缺,不斷的相容幷蓄,吸收其他家的精華,才得以發揚光大。
可惜,這話原本不該我來說,可事實就是如此,雷家後人,忘記了雷家是如何起家的,像清王朝一樣,變得固步自封,抱殘守缺,不肯接受別人的優點,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反而不斷的去打壓新起之秀,甚至是不擇手段的去打壓其他家族。”
“楊大匠能有這個認識很好!不管是王朝也好,公司企業也罷,又或者是個人,固步自封,抱殘守缺最終的結果就是被社會淘汰。
所以,我之前不止一次的對你說,要把思想放開,你的手藝要傳下去,不管是自己的子女,還是收徒弟,都要想辦法傳下去。
不僅要傳,還有教會他們相容幷蓄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