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不懂規矩的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得!
張俊平一聽老人說出粉彩盤的名字,就知道對方也是行家。
也對,人家可是信託商店專門負責買賣古董文物珍貴商品的售貨員,怎麼可能不懂行。
前世收古董裝傻充愣,扮豬吃老虎習慣了。
過枝花紋又叫過牆花,這種瓷器最早出現在雍正時期的粉彩瓷上面。
後來道光年間,這種過枝花紋才開始運用到青花瓷上面。
“讓您見笑了!”張俊平雙手抱拳道:“您麻煩您拿一下粉彩過枝牡丹盤。
還有那件琺琅彩瓷五福壽桃提把壺一塊拿過來。”
說著用手敲了敲櫃檯,意思是把瓷器放到櫃檯上。
“原來先生是行家!”老人也抱拳對張俊平還禮道。
一邊說著,一邊帶上手套,把張俊平要的瓷器拿過來,小心翼翼的放到櫃檯上。
張俊平問老人借了副手套帶上,這才輕輕拿起粉彩過枝牡丹盤,翻過來看底款。
這是鑑定瓷器的技巧,先看底款,再看器形,其次是紋飾,最後看釉色。
歷朝歷代瓷器的款識都不一樣,筆法、字型、顏色都各有特色。
比如明代字型多用楷書款,但永樂、宣德、弘治年間有少數例外,清代順治,康熙二朝亦為楷書盛行期,雍正則楷書款多於篆書款,乾隆時期篆書款漸多於楷書款,嘉慶以後篆書款遂成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復以楷書款為主的趨勢。
底款的書寫非常嚴謹,都是由書法水平比較高的匠人來書寫款識。
正品的款識一般書寫水平都比較高,而且自然。
仿品往往再追求筆法水平的時候,忽略了自然二字,字型比較僵硬。
不過透過筆法鑑定瓷器,需要有比較高的書法鑑賞能力。
張俊平仔細看了一下底款,四個青花楷書,雍正年制。
字型,顏色,筆法都對,張俊平已經有了一大半的把握,這是一件正品。
翻過來再看器形,紋飾,釉色。
歷朝歷代官窯瓷器對器形都有嚴格的規制,也就是多大尺寸都有規定。
而不是匠人自己想生產多大,就生產多大。
張俊平已經非常肯定,這就是已經正品雍正粉彩過枝牡丹盤。
一件品相非常完好的粉彩大盤。
接著又看了其他的幾件,都是雍正和乾隆時期的過枝花紋粉彩。
“這幾件我都要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