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府。

節後三月,農田裡、田埂上站滿了人。

有衣著官服的官員,官服上灰撲撲地,沾著不少灰塵;更多的是身穿短衣的農人,三五成群地在地裡忙活著。

“嘿喲!嘿喲!”

“嘿喲!”

“嘿喲!”

勞動的口號與夯聲不絕於耳。

“你說打這麼粗糙的井能行嗎?”

有農人在一旁邊幹活邊疑惑道。

對於華北平原的人來說,打一口井算是一戶人家,不,對於整個村子都是件大事情。

挖井之前首先要選艾蒿等野草比較密集的地方,原因野草旺盛,說明這些地方不缺水,水質比較好也比較旺盛。

然後就是打井。

“族長,你說咱們這樣挖井可以嗎?這井口也不說加大,還有這地方雖然能打出水,這水質也不好,也不能喝,這不是浪費嗎?”

有個身著短褂的大漢,因為剛才用力打夯,出了一身汗,衣服攤開,因為還是有些微冷的春季,身邊發出一股汗氣,如煙氣鳥鳥……

“我說大壯子,你是不是又犯渾了!你沒看到咱們戶長、鄉書都陪著知州、通判大人都在嗎?這次打井咱們河間府各地同意的,只要是一塊區域的地頭,至少要打兩口井!為了打這些井,上面免費給咱們每一里村子都免費供應,蝴蝶錐和冰鑹,為的就是讓咱們好好打井……”

陳玉山是冷家莊的族長,也是附近的里長,他們現在幹活的地方正是冷家莊附近的肥田。

河間府之所以糧食產量低,除了容易乾旱外,還有即使附近有不少鹽鹼地,糧食產量低,附近也只有一些地方不是鹽鹼地,被當地乘作為肥田,也是附近人最看重的田地。

但因為這兩年雨量太少,這些肥田的產量也極低。

這片區域的肥田是附近三個莊子共有的,所以今日來打井的人,附近村子青壯年勞力基本都來了。

“那裡長,這打井不讓喝是做什麼呢?”

有人忍不住問道。

“我說你們是呆子,你們還不承認,上面已經說了,打井就是為澆灌田地!不是讓你們喝的,讓你們好好讀書,你們不讀,你看這次朝廷專門下發錢讓咱們河間府大力造井,統計各地地塊給補助,會讀書寫字的人都被徵調去做統計調查工作了,村裡讀書有功名人多的,人家佔多大便宜,什麼都照顧,就咱們這裡人少,你說說,族裡出錢請先生讓你們讀書,你們一個個笨得跟豬似的……”

陳玉山一陣狗血噴頭的臭罵聲,讓眾人瞬間噤了言。

華北平原特別是平原地區,其實這個年代地下水並不深,甚至有些地方很淺。

只是打井是個技術活和體力活,吃水關係著民生,所以選擇要吃水的地方打井是個很耗費精力、財力好體力的事情。

首先一個人或者一家人根本做不到打井,一般要找有技術的人才指點,這是要給錢物的,還要找周圍人幫忙,鄉里鄉親雖然不要錢,還是要管吃的。

因為是吃水的井,最淺也要三丈,基本上打一口井,需要一套甚至有的還要蝴蝶錐和冰鑹。

大明如今雖然相比較以前的朝代,冶鐵開採和鍛造技術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鐵器等重金屬都是朝廷專營,價格著實不菲,對於普通家庭,有口鐵鍋什麼的,都算是大物件了。

至於鐵質的農具什麼的,都也是家裡值錢的東西。

另外,鑽吃水井,為了衛生和其他作用,還有製作井臺,並且為了取水方便,很多井口比較大,有時候會了將井做大,還需要人下到井下面挖掘,有風險不說,難度也是很大的。

另外,平原地區雖然水位比較淺,一般二十三米就會出現地下水,有些水質豐富的地方甚至十多米就出現了地下水。

但平原第五因為大部分打井都是土層,很容易塌方,對水質有影響,所以,做出水井的時候,都要要下井橈。過去有條件的地方地表水淺,臨時打井也有用石頭和磚堆砌,非常費事費力。

所以,即使是平原地區,除了吃水井外,很少會出現在農田裡打井的現象。

如今官府親自組織農人一起打井,大家聽說這農田裡打井是為了灌既農田,且家家都可以用,人群雖然對這樣簡易的水井有質疑,但一個個還都是熱火朝天地幹著!

畢竟如今打井也不用他們出物資,官府提供給每村不少蝴蝶錐和冰鑹,他們只需要用些木頭裝上面就可,至於說出力氣什麼的。

在這大明,每年普通民眾都有勞役要做,比如修河堤、挖水渠什麼的,相比較以前要去遠地勞役,如今都在自己村子附近幹活,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很輕鬆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