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些演出罷了!我跟你說我在路上還遇到一個大同那邊過來的戲班子,是一家子幾口,挺可憐的,靠演出賺路上的花銷,竟然演到我的話本。不過他們估計也是聽說了一些段子,演得半半拉拉,我還給他們指點了一二。”

安永貞嘆口氣說道。

秦邵瞭解安永貞的心情。

畢竟自己辛辛苦苦寫的話本,被人盜走肯定不舒服。

秦邵先前不瞭解古代,一直以為古人沒有防盜版的意識。

接觸才發現,其實這個年代的文人,都有很強的版權意識,只是沒法阻止盜版而已。

且這個時代的盜版書商要張狂程度比前世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

宋代的盜版商就相當張狂,直接開啟偷搶模式。

朱熹就是宋代盜版商最密切關注的作家。

要知道他的著作《四書章句集註》是南宋官方唯一指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參考書。

他出名之後,但凡他寫的書籍,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自然引起一些盜版書商的覬覦。

他寫的《尹洛淵源錄》、《四書或問》等書籍還沒公開,書籍手稿就被人偷走了。

眼看白花花的銀兩要到手,卻被人半路劫走,朱熹怎麼會不惱怒?

直接報官,想讓官方幫他追回,結果根本沒用。

手稿傳出去直接大面積盜版,根本剎都剎不住。

偷盜者被抓住了還很委屈,說是太仰慕朱夫子,才會那樣做。

讀書人的事情能算偷嗎?

且朱熹報官說自己的書被盜版,而朝廷並沒有關於對盜版這一事處罰的律條。

結果只能不了了之。

朱熹氣得差點吐血,跟朋友抱怨自己損失太多銀錢!

後來朱熹再寫書,提前昭告,說如果誰要再偷他書稿,直接報官搶劫,不再按盜版論處。

那些書商才收斂了許多,要知道搶劫定罪那可是很重的。

再到後來,不少人寫書都會到官府報備,目的讓官府開證明說明這書是自己寫的,自己才是主人。

還會在書上印“不許復版”、“不許凋印”,相當於: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盜版書商基本都是讀書人,更是精明的讀書人,他們的點子更多。

不少人盜版的時候還會將書籍改頭換面。

秦邵曾經去書肆買書,想要一本李東陽主撰的《歷代通鑑纂要》。

老闆直接給他推薦一本便宜了幾乎一半的書,說內容差不多。

秦邵開啟,發現名字是《歷代通要》,著書人:無錫秦夔。

他將李東陽那本就是九十二卷的書直接刪減整縮成了二十八卷。

但因為便宜,買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