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張大壯解釋,秦邵才明白,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在這大明正德年紀,做生意還真沒那麼容易。

鄉下農民之所以沒有進城賣糧,讓中間商當中去利的原因,是進城賣糧的成本太高了。

大明年間做流動小販也不是那麼容易。

就比張大壯,因為戶口在鄉郊, 如果要進城賣東西,成本是很高的。

首先賣糧食,要麼牛車拉要麼地奔用扁擔擔著。

牛在鄉間那可是珍貴的大件,一般家庭是買不起的。

就是張大壯如今條件算是不錯,能吃飽,還有固定打工途徑,在村裡現在屬於過得不錯的,也還沒能力買牛。

買牛不說花費銀兩, 養牛也是需要不低的成本。

除了吃青草平時還要加些糧食,不然牛怎麼有力氣耕田。

另外,養一頭牛,像秦邵他們田地多還好說,莊稼秸稈就是料草,就那樣張大壯閒時還得割草。

普通人家為了養好牛,基本上需要大半個勞力割草料及各種照顧。

就好比前世買車,豪車買不起,普通幾萬的國產一般人都能買得起。

問題你買了之後,油錢、保養、保險,還要審車,城裡還需要車位,雜七雜八加起來,就是你買得起, 養不起。

你可能想,既然那麼貴, 乾脆擔著糧食進城就得了, 反正窮苦農戶不缺的就是力氣和吃苦的本錢。

張大壯這裡距離城內有30裡距離, 擔上一二百斤重物進城, 需天不亮就要出發。

一路辛苦不說,因為不是城裡人,進城還要交費,至少得幾文錢需要打發。

你以為進城就可以賣東西了?

不!賣東西作為小販你還得交稅。

大明也是有商稅的。

不僅一些店面鋪位需要交稅,你流動小販也是要交稅的。

對於固定攤位鋪面的商家,各處買賣之家要按月向當地官府的都稅宣課司或稅課司局繳納。

官府再給予由帖執照,每月一次點視查考,如違期不納,及隱瞞不報者,一律治罪,罰鈔一千貫。

一千貫是什麼概念,你開一小鋪還沒賺錢,就被罰1000兩銀子,很多就是傾家蕩產你也還不起。

如今正德年間還好些,各種商稅下降不少。

宣德帝時期,各種稅鈔更多,不僅各種店鋪需要交稅, 油房、磨房,包括你有頭牛幫人拉貨也得交稅,大點的車每月50兩, 小車每月10兩。

除此之外,你如果在城裡,你有空閒的院子,讓那些商人堆放貨物,也就是給商人當倉庫放東西,你照樣還得納稅,納得還不低,放得多的話,每月甚至上百兩。

如今倒是倉庫費聽說沒了,只收商人經常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