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院,在華國的通用名字,是少管所。

在裡面待的孩子都是做過一些惡性事件的。

有的孩子是被教唆,而有的孩子則是本身就有心理缺陷。主動去進行一些違法行為。

在這裡面的孩子,有的不小心做了錯事以後,會主動投案。

有的被抓起來時還是一臉不屑,甚至為自己做的錯事洋洋得意。

所以說少管所只可以感化一部分人,但不能感化所有人。

看了布萊克的劇本,再聽到他剛剛說的話以後。

蘇浩覺得這一點就是他的擔憂所在。

果真,聽到他的話,布萊克的眼睛倏地亮了起來。

“沒錯,蘇,這就是我的想法。

我想讓觀眾去關注這個群體,但是我又害怕有的人關注了,用心了,反而會得到不好的結果。

現在的這些孩子已經很懂事了,他們知道如何去討巧,如何去博得大人的信任和關注。

或許是因為我年紀大了,我不想因為我的電影發生一些什麼惡性事件。

而且我也不想因為這些惡性事件,讓我改變了對當初那群孩子們的看法。”

在劇本里,他對劇中孤兒院的定義改了一次又一次,最終改為了孤兒院中的都是被父母遺棄的孩子。

因為被遺棄,所以他們中很多人變得性格惡劣。

他之所以這樣定義,就是為了給這群孩子找一個變壞的理由,擔心的人會關注過頭,導致自己受到傷害。

但是事實上他對於最終的這個定義也是不滿意的。

因為這樣,不僅會削弱他想要在電影中表達的情感,也會削弱觀眾對感化院中孩子們的關注。

他嘴角掀起一抹苦澀:“聽上去是不是很矛盾?”

蘇浩將劇本放下,搖了搖頭:“不,並不矛盾,相反我覺得你這樣的想法,是一名負責任的導演應該有的想法。”

布萊克聞言愣了愣,抬眸看向蘇浩,“史蒂芬說的沒錯,蘇,你的確很不一樣。”

蘇浩笑了笑,“你現在是想讓我給你一個完整的劇本,還是隻需要我給你一個靈感?

如果你只需要一個靈感。那麼我想說你不用把場所改成孤兒院,就放在感化院。

但是這個感化院裡,不只有那些因為做了不好的事情被關起來的孩子,還有一些因為父母覺得他們是拖累,放在那裡寄養的孩子。

或者你甚至可以寫只要家長願意花錢,就能把孩子送到這個感化院來。

這樣好孩子逐漸的被環境改變的一個過程。

或者是因為做的一些錯事而被關起來的孩子,被身邊的孩子情緒感化慢慢變好。

這一點你就可以拍出來。

你也不用糾結於這個劇本的基調,前面喜劇基調,最後再來一個‘惡魔’將一切毀掉。

這樣,你想要突出的那群孩子也突出了,大家都會為他們而感動。

而你想要表達的另一層意思也表達了,有的人是惡魔,這一點無法改變,誰也無法感化他……”

蘇浩給布萊克滔滔不絕的講著自己的想法。

而在聽到他的建議後,布萊克的眸光越來越亮,神色也逐漸震驚。

蘇浩講完後,布萊克猛地一拍桌子,滿臉寫著“驚喜”二字。

&nyd!我為什麼沒有想到這一點。

我和很多人討論過,和很多編劇和導演討論過,但是他們都沒有給我這樣一個構思!”

布萊克笑得越來越開懷,到最後他甚至激動得直接站了起來,開始在雅間裡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