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十月。

幷州大軍傾巢而出,逼降剛剛大勝袁紹的曹操,隨後在官渡修整了五天。

主要是收編曹操那十二萬人馬。

以及曹操執筆,向四方釋出歸順大將軍的檄文。

既然歸降,自然要把原本轄區交出去,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甚至是曹操主動提起。

五天後。

宋憲,魏續,成廉等百餘戰將,帶著收編的十二萬原曹兵,改換旗幟,入駐四州各地。

如此,不過月餘時間,兗州,豫州,司州,隸州四州盡數歸呂。

賈詡主政,李儒,陳宮左之,又有郭嘉,荀攸,程昱等人協助,很快就穩定住了局面。

至四州穩定後,二十萬幷州大軍,分作多股,向四面八方散了出去。

華雄受命,統領二萬幷州騎兵,並隨軍軍士李儒,前往長安。

長安是原西漢首府,北方是廣大的河套之地,西北是涼州,南方是漢中,乃西北重地。

這麼重要的一個地方,自然需要大將駐守。

長安城高牆固,若是帶兵攻打,以幷州軍之精銳,短時間也難下。

還好有曹操的歸順檄文,駐兵守將出城歸降,接受長安的過程很順利。

張楊、張繡各統領一萬精銳騎兵,分別進駐兗州和徐州,收編當地曹軍,穩定民心。

兗州,和北方冀州以黃河為界相鄰,又緊靠著青州,需要大將駐守。

同理,徐州北方是袁紹領地青州,南方是孫策轄地揚州江東,也不可沒有大將駐守。

文丑則帶了二萬精銳,進駐豫州。

豫州和南方的揚州、荊州接壤,孫策和劉表可不是善茬,自然需要大將屯兵於此。

如此,西北方向有華雄、李儒和他們統領的二萬幷州精銳及五萬降兵。

山東有張揚、張繡。

淮南有文丑。

剛拿下的兗州,徐州,豫州,司隸兩州,便徹底握在了呂布手中。

這還沒結束。

呂布沒有絲毫停頓。

剛剛穩定了兗、徐、豫、司、隸五州,立刻調兵遣將,開始北伐。

北伐袁紹!

建安五年十一月下旬,幷州軍大舉出動,向北方冀州和青州進發。

出兵理由?

很簡單!

呂布身為大將軍,天下兵馬大元帥這樣的高位,地位本就比袁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