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華雄揚威(第1/4頁)
章節報錯
早在上個月,十八路諸侯便完成了集合。
共同歃血為盟,然後推舉四世三公之家的袁紹為盟主,向洛陽進發。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多的有三萬者,少的也有一、二萬者。
十八路諸侯,合計人數近乎五十萬!
這些諸侯,來自大漢各地,幾乎匯聚了當今天下所有英雄豪傑,聲勢浩大,一時無兩。
如此龐大的氣勢,讓一向膽大妄為的董卓也為之驚懼。
最終,在李儒的建議下,董卓決定據險而守。
李儒的分析很到位,他敏銳的指出,十八路諸侯看似一條心,實則各懷鬼胎。
只要能守住一段時間,勿須多久,數月即可。
屆時,諸侯內部的各種隱患,必將陸續爆發,自然一一退去。
什麼隱患?
首先是糧草!
五十萬軍馬人吃馬嚼,耗費何其巨大?
十八路諸侯不過倉促間聯合而成,各自準備的糧草有限,豈能夠長久維持?
其次,諸侯之間問題重重,短時間尚可在大義面前按捺下來,時間一長,茅盾必然激化。
人心不齊,五十萬大軍也只是等閒。
最後,董卓執掌關中之地,險隘關口眾多,諸侯聯軍想打進來,哪那麼容易?
別忘了,現在這個階段,各諸侯的兵馬,大都是初建不久,訓練不足,戰力不佳。
而董卓呢?
麾下三十萬西涼鐵騎,基本全是西涼羌、狄、氐等胡人組成。
這些胡人部隊,雖然軍紀散亂,但不可否認,都是在刀口舔血中成長起來的,個個兇悍,戰力不俗。
如今,被董卓花大價錢裝備上大漢兵甲,更是不可一世。
所以,聯軍雖有五十萬,卻未必是董卓的對手!
更別說董卓可以據險而守了。
所以,在李儒的建議下,董卓將李傕,郭汜,張濟等大將一一派出,扼守關中要道,以守為攻。
這一策略,的確奏效了。
面對董卓的烏龜策略,聯軍也無法,只得一路硬攻硬打。
進入關中,險隘眾多,聯軍自然不可能一一攻打,選來選去,就選了以汜水關為突破口。
原本時空,也是如此!
歷史驚人的相似!
董卓得知後,便派出麾下第一猛將華雄,率兵五萬,進駐汜水關,抵擋聯軍。
和原本時空一樣,有‘江東猛虎’之稱的長沙太守孫堅,自薦前部先鋒,提前打到汜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