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紙上有力的字跡,孫林的心中升起一股感動。

沒想到,論起心境與魄力,他會被易秋嫻一介女將比過去了。

那好,就讓兗州與豫州聯軍見識下大涼軍的野戰之能,他就不信了,天道彰彰,真的會不佑大涼官軍,他們才是天下正統啊!

其實,易秋嫻在江陵之地接到訊息之後,就已經在頭腦中策劃著該如何對敵軍展開反擊了。

本來易秋嫻做了很多準備,都以為敵軍在北方的進攻,要麼是純粹的佯攻,要麼是以襄陽為目標。

假如敵軍進攻的是襄陽,那麼就能與江夏串成一片戰場,以揚州軍強大的水軍作為聯絡。

這樣更容易發揮敵軍兵力的優勢。

想不到聯軍之中也有高人啊,竟然在襄陽虛晃一槍,直接從宛城殺了出來!

如果不是陛下早有防備,當初刻意在宛城留下了足夠的軍隊,說不定就讓敵軍得手了。

即使是現在,情況也不樂觀。

易秋嫻並不擔心宛城的得失。

對孫林,她是有不錯的瞭解的,此人在大涼軍中算不上什麼名將之材,但是守個宛城還是能做到的。

她所擔心的是,先戰遇首敗,會使得他們的兵力不足,而且據孫林的上報,敵軍之中還有一員實力驚人的虎將,以武力而論,足以勝過大涼軍中絕大部分的將領,只怕要靠著霍飛勇與趙泉那個級別的將領,才有把握戰而勝之。

宛城守軍多為步軍,主動性不足,易秋嫻一邊觀察著江夏戰局,一邊下定決心,她準備把手頭上的騎兵派出去!

自從陛下與宋齊軍暫時聯合,拿下了柴桑郡之後,已經改變了南方的戰局,江夏之敵屢次受挫,似乎已經穩住了。

但是,二十萬兵力不是吃素的,大涼軍現在若急於反擊的話,說不定會吃下大虧。

而易秋嫻手上的騎後人,本就是專門為了反擊準備的,何不趁現在先派往其他區域,反正揚州水軍絕對不敢深入襄陽江域,這支騎兵想要過江易如反掌。

……

宛城守軍已經與蘇騰軍多次交手,總體來說,其實還是宛城軍的戰果更好。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距離的關係,大涼軍更容易探得戰場情報,兵力支援也會更快,一場大戰只要勝利,取得的戰果也大。

不過,蘇騰軍冒了這麼大的風險,也不是毫無所得的。

大涼軍有一支兩千人的軍隊,正好撞上了蘇騰軍的主力,蘇騰親自帶領著主力追殺,在半路將他們擊潰,斬首千餘級,最好只有不到五百人逃回宛城之中。

以宛城守軍的兵力,哪怕只是兩千人的陣亡,也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這種壓力,也使得他們在非常長的時間裡無法派出兵力與他們相抗衡。

若是拖延的時間夠長,說不定荀鳳的策略真能成功,逼得大涼軍無法在兵力上與之對抗。

蘇騰自然也能感覺得到,宛城守軍的猶豫與保守,這使得他們出擊更加決絕!

蘇騰的作戰理念就是以勢

(本章未完,請翻頁)

壓人,哪怕他在劣勢之時,也想要憑個人的武力殺開一片缺口,更別說現在處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