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騰的腦筋一轉,強行攻城他雖然不行,卻可以當著敵軍的面兒耀武揚威啊。

運氣好的話,他們能把大涼軍激得離開宛城,那就有機會將之全殲了。

他們把四萬大軍進行誇大,對外號稱有十萬大軍來襲,而且毫不吝嗇地把四萬大軍主力擺在正面,還虛造了許多的營帳。

從宛城城頭向外看去,四個方向全都連營十里,單是這種景象就能把人嚇得腿軟。

“將軍,敵軍勢在,宛城只怕有危險,我們,我們是不是應該向關中請援啊。”

有些部將已經忍不住擔憂起來。

大家都是隨陛下南征北戰,能混到一定地位的,全都是有豐富作戰經驗的人,他們並不是怕死,而是怕無法完成自己的任務,無法守住宛城。

越是明白宛城的重要性,這方面的擔心就越大。

易秋嫻手頭上的兵力也很有限,江夏戰局極為吃緊,絕對不可能有多餘的兵力支援宛城,他們能指望的,也只有關中正在訓練的新軍了。

孫林冷冷地道:“不必驚慌!敵軍擺出這副架式,就把你們給嚇住了?”

“此為敵軍疑兵之計!在大戰之前,易將軍曾經與我等詳細算過敵軍的兵力,中原諸侯彼此牽制,絕對不可能抽調出十萬以上的大軍進攻宛城,否則必被其他諸侯偷襲。”

“以某之見,敵軍數量不過是四五萬之間。”

孫林雖然上一次失策,造成了大軍的戰敗,但他並沒有因此就喪失判斷能力,或者畏首畏尾不敢作出判斷。

其他將領的臉上露出少許羞愧之色。

本來疑兵之計在戰場上不算什麼新鮮花樣,他們也不是戰場上的雛兒了,卻因為患得患失之心反而亂了方寸。

孫林幾句話之間,雖然未能完全穩住軍心,卻讓減少了他們許多慌亂的心情。

“以我們兩軍的兵力對比,守宛城綽綽有餘!別忘記,我們還有陛下的新式武器!”

江夏乃是戰前就判斷出的主戰場,因此關中送來的新補給大都是優先調往江夏郡的。

不過,所謂雁過拔毛,所有關中的物資都要經過宛城進入荊州,他們怎麼也能留下不少的武器物資。

特別是某些新式的,帶點兒試驗性質的新開發武器,並不太適合用於江夏那種關鍵戰場,所以也被宛城留下了。

孫林回想起工匠大師們對於那些武器的介紹,心中的底氣更足了些。

“假如我的猜測為真,我料定敵軍絕不敢立即對宛城發起不顧傷亡的攻城戰,只會進行區域性佯攻,然後想辦法繞過宛城,威脅西邊的交通要道。”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守住宛城,而是要牽制住敵軍主力,掩護西部的交通。”

又有些將領動了動嘴唇,似是想要勸勸孫林。

假如,現在宛城依然擁有兩萬兵力,沒有遭遇之前的大敗,孫林將軍定下的目標自然是對的。

現在很多將領覺得能守穩宛城,不給關中和襄陽添麻煩就已經是很不錯的目標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孫林嘆道:“我的意思當然不是直接出城牽制敵人,而是讓敵軍見識我們的戰力,讓他們不敢分兵西進,諸位做好準備,接下來的第一場交鋒,事關重大,不容有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