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加緊(第1/2頁)
章節報錯
項陽在柴桑的行動,不但對於徐凌風來說是個極大的震動,同時,也直接影響著江北戰局。
雖說,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項陽在宋齊軍這次反撲中扮演的角色,但是徐凌風的“後院”在這種敏感時刻突然起火,而且幾乎燒了半個院子!怎麼想都覺得不對勁兒。
易秋嫻與霍飛勇等人更是直接得到了信心加持。
雖說陛下與他們還隔著整個大江,而且短期內沒有回江陵的意思,不過聽到陛下在柴桑的活躍,讓他們產生了依然是陛下在指揮這場大戰,還是在陛下麾下作戰的感覺。
這種感覺,讓他們一直無往不勝,這次也不會例外!
徐凌風緊急回到建鄴。
他雖然帳下大將無數,但是這種牽制到一郡得失的大事,必須要他親自處理。
宋齊軍與他多年爭鋒,乃是老對頭了,互相間的仇恨感也遠勝過大涼軍。
所以,徐凌風明知道爭霸天下的重頭戲在江北,明知道宋齊還需要些時間重整旗鼓恢復實力,但卻絕不敢低估他們反擊的心!
袁義從徐凌風的動向裡,感覺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他的心中,何嘗不知道徐凌風一直對徐州軍的主導地位虎視眈眈,能讓他如此失措,說明柴桑之事比傳出來的資訊要複雜很多啊。
江夏之戰,他已經不能再優哉遊哉地進攻,必須要加緊了。
不僅是這邊,只靠江夏給大涼軍整體的壓力不足,北邊也必須要動手才行!
……
宛城東北方向的商道之上。
因為宛城周邊地形較為平坦,本身也處於四通八達之地,所以商路發達,人員往來密集,而且沒有什麼艱險的關隘作為防守支點。
大涼軍的防守重心集中在江夏一線,手上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兵力集中在宛城,所以易秋嫻沒有再向宛城增兵,還是利用剛剛進軍荊州之時,項陽留守在這裡的一萬多精兵,最多再加上霍飛勇領軍南下之時,留下了數千兵力。
此時,宛城的總防守兵力也不到兩萬人。
他們不可能在這麼廣的平地上佈置防線,設立大營,只能主動回縮防線,優先保證宛城的防守力量。
只要宛城不失,哪怕這邊遇到什麼意外,也能保證大涼軍將來有反擊的支點,可以保證從關中至襄陽之間的聯絡,避免讓荊州之地變成一塊“飛地”。
但是,守了一段時間他們發現不對啊。
所謂的“聯軍”,進攻壓力一直集中在南部江夏之地,而且霍飛勇將軍作戰給力,沒有讓敵人得手。
宛城守軍甚至奇怪,南邊這麼緊張的局面,為何不把他們抽調一部分支援南部。
敵人近期也開始從其他方向上發起進攻,不過最靠北的,也只是對襄陽之地有些騷擾而已。據說易秋嫻將軍早有準備,在襄陽佈下不少兵力,狠狠地給了敵軍一個教訓。
至於宛城……
本來敵人的數量就比較少,大涼軍又主動把兵力回縮。將士們大都縮在城內,怎麼可能遇到敵情
(本章未完,請翻頁)
?
所以,就好像是一派風平浪靜的樣子。
可是,敵人也學精了,不知道哪一路諸侯分出了少量的騎兵,開始不斷地對宛城周圍的商路進行襲擊了。
這樣做,其實對他們自身也有一定的損害,但現在大家已經不在乎了。
大涼軍拿下荊州之後,對於中原諸侯的威脅性陡然增加。
過去,他們因為跟大涼朝廷勢力離得遠,諸侯彼此之間互相征伐,都想著儘可能地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明知道某些商隊的來歷可能會有問題,他們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人心有時候就是這麼矛盾。
他們當初都是以反大涼的名義起兵,但打到現在,只要能增強自己的實力,讓他們在其他諸侯之間脫穎而出,就能借用大涼商隊的力量。
然而,當大涼的威脅逼近到面前之時,他們再短視,也不可能因為一點小利,放過眼前的大敵。
因此,冀州與青州甚至是徐州小沛等地的商隊依然會在宛城周邊往來,但是兗州與豫州之間的諸侯,卻完全斷絕了他們的商隊往來。
區別在於,有些諸侯還想著持中立態度,最多隻是拒絕他們的商隊進入,卻沒有主動進攻。
而現在已經結盟敵對大涼軍的勢力,直接派出了騎兵開始發起突襲。
宛城守將孫林接到訊息之後,立即把手下諸將集中起來,商討應對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