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軍好不容易越過各種障礙,衝殺到了城牆之下,還沒等對城門進行撞擊,卻發現從頭潑下來一些“黑油”,然後大涼軍的火箭火把就落了下來。

幾乎轉瞬之間,江夏城外出現一條猛火帶,所以在這裡還沒來得及退走的廬江軍士卒被燒得極慘,那些笨重的器械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類似的引火之物,在廬江軍中並不少見,揚州軍見得更多。

在水戰之中,本就多要利用火箭進攻,憑著大涼王朝的工匠與軍中的經驗,製成了一種火油,用布料沾上,包裹在箭矢身上,非常容易引燃。

但是,這種油料比起猛火油來,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

猛火油附於地面之上,再加上攻城器械也成為燃料,在城外燒著而且經久不熄!

這下子廬江軍就尷尬了。

他們可是冒著大涼軍的投石機與弓箭的打擊快速衝到江夏城下了,本就是想要藉著後方的大型器械吸引了對方的“火力”,發起快攻,爭取早點兒開啟一個缺口。

但是,大火在前,他們就算是悍勇向前,也只是被白白燒死,帶著衝上來的木梯直接就會被火燃燒燬,這樣的情況,他們要怎麼發起進攻?

他們此時就算不退,也只能在江夏城外“發呆”,勉強以弓箭對城頭展開反擊。

那麼大涼軍就能好以整暇地對城下進行打擊,甚至連看都不用看,隨手往下射一片箭雨,就能給廬江軍造成無數殺傷。

“可恨!大涼軍怎麼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袁義自然把前方的變故看在眼裡,他再心急也不能讓手下衝上去白白送死,只能先鳴金收兵。

廬江軍的傷亡非常大,而且無尺寸之功,最多隻是消耗了大涼的物資而已。

當然,只要把兵力撤回來,還有機會再次進行作戰,他們的兵力優勢不是那麼容易抹消的。

最尷尬的還是袁義本人。

要把大量的攻城器械帶來的是他,堅持耽誤時間讓它們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的也是他。

結果現在連一發石彈都沒有發射,全成了大涼軍的活靶子。

這時,他們才發現大涼軍的遠端壓制能力多麼強悍,對比之前的大涼軍也提升了一整個檔次。

如果是某些實力較弱,紀律不嚴的義軍諸侯,面對大涼軍的時候恐怕只是遠端的打擊就能把他們打崩潰。

袁義故意不再提起此事,其他的廬江系將領當然心神領會,把話題引向了火滅之後該怎麼繼續進攻。

其他諸侯的將領雖說也給面子,不過他們的表情古怪,顯然在心裡已經笑話起袁義的指揮了。

袁義心中有氣。

這一戰的目的,當然是要打破江夏城,開啟荊州的門戶直接把大涼軍再逼回北方,但同時,他也想借此立威。

沒想到,大戰剛開始就先讓別的諸侯看了場笑話,大大有損於他的威望。偏偏袁義自己又要避開這件事,哪怕知道其他諸侯派系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想法,也無法主動反駁。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大涼軍的這種引火之油有多少,假如我們每次進攻都被他們用這種方法消耗,那豈不是束手無策?”

“說得對啊,面對這種油料,靠水是無法澆滅的,我們只能乾瞪眼吶。”

袁義尷尬地解釋道:“諸位放心,我們在北方的探子曾有回報,提到過大涼軍這種油料,名喚為猛火油,實乃西涼商人帶來的,其實中原也有諸侯進行過少量的交易。”

“從之前大涼軍的作戰中,也能看得出來,大涼軍的猛火油是非常有限的,不像炸藥包一樣想用就用,最多再進行兩三次消耗,他們就要用完了。”

袁義的分析還是很冷靜的,問題是背後的含義還是在說,要靠著人命來消耗,消耗掉江夏軍的物資。

在諸侯軍之中,自然沒有項陽提倡的“過度”珍惜士卒的理念,不過哪怕在場的將領們再冷酷,再為了勝利不怕犧牲,也本能地感覺憋屈了。

他們這邊賠上的是大量手下的性命,而大涼軍的物資還有多少,他們根本就不清楚啊。

眾人互相看了一眼,沒有人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預設了袁義的辦法。

今天一整天,廬江軍耗費了不少的時間和體力,卻一事無成。

最後他們又試了兩次進攻,同樣是被大涼軍的猛火油逼退,而且在撤退的過程中丟下了無數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