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整整一年半的征伐,項陽終於再次回到關中。

經歷了接近四年的征戰,項陽終於帶領著朝廷歸於舊都。

比起他們剛剛打下長安城的時候,此時的長安已經完全恢復了往日的威嚴,由此也可見大涼王朝現在的生產力。

要知道,在這期間,關中等地的“後方”還在持續不斷地向各個戰場上輸送著武器物資,保證他們能以較少的兵力滅掉所有中原諸侯啊。

項陽的手中,握著的是關於中原之地的最新報告,其中的重點,則是關於荀家等世家的。

而荀鳳,正恭恭敬敬地站立於他的身前。

項陽心中微嘆,把這份報告放到了一邊。

他對於中原那些世家大族沒任何好感,可是短時間內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這不僅保全了幾個大的世家,同時也是對中原傷害最小的處置方式了。

若真的要把所有士族連根拔起,中原之地還要持續十年以上的動.亂,不利於百姓們恢復生產呀。

而且荀鳳表現出的忠誠態度,至少暫時是無可挑剔的。

“陛下,日前益州與幽州的使者已經抵達長安,表達臣服之意,請陛下擇日接見。”

孫月影的臉上難掩喜色。

自從兗州大戰之後,朝廷現在處置的事情其實只有兩點,一個是安穩中原之地,另一個就是要不要直接征伐幽州與益州。

現在他們自己派來的使者,那麼大涼一統最後的兩個阻力也被排除。

荀鳳也笑著道:“陛下乃是天子,自然有天運,益州與幽州宵小之輩,自然也明白無法與陛下對抗,他們這時才派出使者表達臣服,已經算慢了。”

“現下朝廷一統,陛下應於天下之內推行教化,這樣才能穩定秩序,讓百姓安居,天下士人皆願相助於朝廷。”

項陽微微一笑。

“是啊,天下一統,並不意味著朝廷的終點,而是另一處起點,對於百姓的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可是,與你們口中的教化完全不一樣。”

“朕已經在關中等地推行了新式教育,讓百姓們學習技術與新的知識,不再只受教於詩書禮樂,這才是未來大涼的正確道路。”

荀鳳愕然。

項陽與她所說的教育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了。

對於士族們來說,只有傳承下來的聖人之道才是他們所擅長的,假如天下開始推行新式教育,那麼過去士族們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不僅是利益受損,對士人們來說,長期的理念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項陽卻根本不理會在場士人大臣們的想法,續道:“不但如此,現在談什麼天下歸一還太早了。朕已經跟你們說過,天下之大,遠遠超過了你們的想象。”

“哪怕已經一統中原,可是,我們的敵人並沒有消失,而是存在於海外和域外之地,我大涼軍將士,依然有巨大的使命沒有完成,此時還不是懈怠的時候。”

“可是陛下,自古以來,勞師遠征都是大損國力之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事。而且中原之外的地方,都是些彈丸小邦,未開化之民,何必要為了他們興師動眾呢?”

某些大臣依然想要把陛下引導向“正確的道路。”

作為穿越人士的項陽豈會受他們干擾,長笑道:“等我大軍真正踏入海外領地,你們就知道人家是不是彈丸小邦了。何況,他們現在對於我大涼的威脅比起以往更大了!”

“你們不要忘記!雖然西涼已定,梵塔軍與巴蘭軍也被我們擊潰,但是炸藥武器的工藝卻已經透過各種渠道流入了西域與海外!”

“現在我大涼兵強馬壯,依然掌握著炸藥武器的技術優勢,但若是一味地偏安於內,當他日敵人掌握著更先進的武器,再次打入家門,而我中原王朝又恰巧陷入內亂之時,又當如何?”

“居安思危,這是老祖宗就教給我們的道理,面對域外之敵,絕對不能等他們做好準備再來進攻我們,而是要趁著我們擁有優勢的時候,主動出擊!”

“陛下聖明!”

不等那些文治派的大臣開口,趙泉易安等軍中大將,已經先開口讚歎起了陛下的英明。

作為以軍功立身的武將們,自然不想錯失帶領大涼將士對外征戰的機會。

那不但是他們建功立業、記名於史冊的機會,而且軍中將領也是打從心底裡認可陛下的說法的。

以現在項陽在朝中的威望,由他拍板的事情,就等於板上釘釘,任何人都改變不了了。

大涼這臺恐怖的戰爭機器,現在還沒有到休息的時間。更加恐怖的是,因為項陽帶來的新技術,他們根本不需要擔心傷害到民生。

任何一個方向的遠端大軍數量都不會太多,不會消耗太多的民力,而各種工匠的建設,將來也能轉化為民生方向,造福大涼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