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影嘆道:“陛下莫要小看了海上商路,現在它已經是東方最好的利潤來源了。”

“我們的秘密商隊在中原諸侯之中已經不是秘密,此後商路艱難,直至海路開闢。”

“陛下優先打通東海實在是有遠見,東海有些物產確實很豐富,除了稻米之外,還有水產以及天照、三韓、琉島等國,皆對我中原風物極為仰慕。”

安晴笑道:“天照雖為東海小邦,但是那些貴人們若有機會買到中原寶貝,的確是願意花大價錢,每次有大海商前來,都能賺走大量銀錢。”

項陽微微一笑。

據他所知的地理,在天照國的國土之內,似乎有幾座大銀礦,出產幾乎不在南海諸島的大銀礦之下。

安晴恐怕是擔憂大涼對天照國生出什麼想法,不敢透露這方面的重要情報。

好在項陽還真沒有貪圖那些大銀礦。

他雖然沒有完整的經濟理論,但是金銀這些重金屬在他眼中是遠比不過提高大涼生產能力更重要的。

再多的銀錢若沒有相應的生產力,只會令物價沸騰,百姓更顯困苦而已。畢竟金銀之物看起來華貴,但是不能吃不能穿也不能住,這個時代的“工業”方面對於這些金屬的需求也不高。

當然了,假如有一天,大涼麵臨著貨幣不足的“金融危機”,項陽可能會對金銀礦產稍感興趣。

那一天還遠著呢。

項陽道:“海上商路才剛剛起步呢,以後你們才能認識到它的真正價值。”

說到這裡,項陽有些可惜。

大涼自身是比較富饒的,但是圍繞在周圍的海域外國家卻顯得非常貧苦,本身沒有太強的生產力,像天照國那種竟已經是最合適的交易物件了。

當然了,隨著他們在海面上擊敗古天海的船隊,更好地掌握住海上交通,加強與南海諸島的聯絡,就可以得到南海諸島上的大量資源。

到時,他們不但可以從外地運回大量的稻米與熱帶水果作物,甚至還能發現橡膠樹。

以現在的生產能力自然不可能發展出完善的橡膠工業,不過項陽知道一些土法,也能進行初級生產,說不定還能出現某些意外收穫呢?

據項陽所知,很多近現代工業上的產品其實都是“附帶”來的意外收穫,有項陽帶著穿越前的眼光與頭腦,必定不會錯過這方面的驚喜。

孫月影倒是沒有想過南海諸島還有什麼資源,她想到了南海使者向他們說明的情況。

“陛下,您提到過的南海那處大銀礦似乎已經有眉目了,上次的南海海商說,某處大島上的土著提到過,在島林深處有一座銀山。”

“哦?”

“不過,那邊的土著非常強硬,少有與外界交流,也不許外界之人進入自己的領地,大家未曾印證,都以為是他們誇大其辭。”

“若非陛下求取銀礦資訊,只怕他們還不會特意留意這個訊息。”

南海島眾只是一個泛泛的叫法。

事實上,廣闊的南海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之上,大小島嶼何止上百,所有的島民加起來,也有數百萬之眾。

這麼多的人,自然也是分勢力的。

與大涼朝廷正在合作,同時受到海匪與交州軍壓迫的自然是主流,可是在許多的島嶼上,依然有些不喜歡與外界相通的土著。

他們連出海打漁都很少,就靠著老天爺賞飯的稻米就能吃個渾飽,禁止一切外來人員進入他們祖先的土地。

這裡的“外來人員”不僅僅是指海匪與中原人,也包括了其他海島的島民。

項陽摸了摸下巴:“讓南海島民們想想辦法一定要跟對方有所接觸,對方部眾不少,必定有所需求,把我們的交易品挑一些帶過去,跟對方以物易物,換取白銀或者銀礦。”

只要對方以群居的形式存在於世,那就肯定會有各種需求。

目前大涼軍還沒興趣強行把對方的土地納入領地,可以讓南海島眾擺低姿態,與之交易。

像這種自我封閉的部族,其實對於銀礦的真正價值沒有真正的瞭解。

而且留於部族之中,也無法發揮白銀真正的價值。

項陽藉著商討海上作戰方案的時候,也給這些將領們說明一下未來海上商路的好處。

中原之士,對於東海的歧見根深蒂固,想要扭轉他們的想法,非止一朝一夕之功。

此刻圍在項陽身邊的,要麼是他的近臣,要麼是水軍將領,要麼是商人世家出身,在海上商路的眼光上,比起朝中重臣更加長遠,更有機會認識到其中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