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不用“節省”射程了,只要到達射程邊界也立即發射,他們瞄準的目標並不是對準了幾個弓箭手,而是裡面的各種設施以及堆放的貨物。

炸藥爆開之時的氣浪,就足以把立在高處的弓箭手全都掀飛了。

之後大涼水軍可以安穩地逼到足夠近的距離,乘著裡面的各色船隻還沒有分散,直接進行覆蓋式打擊,先行把它們摧毀在港口之內,完全失去了作戰能力。

水軍之後的作戰可比陸地上的大軍輕鬆得多了。

到這一步,陳飛的水軍根本不會受到任何威脅,只要他們保持著船隊的距離,就能肆意地對港口進行打擊,輕而易舉地毀掉港口以及裡面存放的糧草等物資。

但這只是他們行動的第一步而已,趁著敵軍救援不及,他們的戰船快速登岸,放下了足足兩千戰士並結好陣型。

這時,敵軍的增援終於趕到了。

看到已經陷入火海的港口,益州軍將士又急又氣。

他們奉命而來,就是為了保住裡面的物資糧草,沒想到遲到一步功虧一簣。

完不成主帥的任務,他們回去之後,恐怕也難逃軍法懲罰。這時他們發現在岸邊竟然有一支大涼國的存在。

若是能先一步把這支大涼軍擊敗,回去覆命的時候至少也能慌稱他們取得了一次大捷,將功補過嘛。

帶著這樣的心思,益州軍將士一邊向主帥那邊通報敵情,一邊開始組織進攻。

益州軍雖然控制的人口不算太多,但他們有一項長處,那就是內部已經不會受到威脅。

那些避居於山林之間的部族們雖然不服王化,不聽從他們的指令,但是也無力下山進攻趙英軍掌握的城池,他們可以輕易地調出大量的兵力而不必擔心受到敵軍奇襲。

所以,這一波遠征軍也足有十萬之眾,能頂得上當初杜鵬的勢力了。

前來救援港口的兵力多達八千餘人,而大涼軍在岸邊列陣的兵力只有兩千,以四敵一,這可是碾壓之陣啊。

益州軍主將甚至懶得收攏港口逃過來的敗兵,從他們口中先搞清楚大涼軍的實際情況,盲目地下令讓手下輪番衝擊敵陣。

大涼軍早有準備。

陳飛故意放下兩千兵力,其實就是為了吸引住益州軍側翼的注意力,分散敵軍兵力。

不過他們的兵力較少,自然不能主動對益州軍發起進攻,而要等待敵軍進攻。

在一般的戰場上,哪怕大涼軍有著武器的優勢,要應對四倍之敵也要小心翼翼,但是在江邊的戰場上,那就是兩回事了。

大涼軍的弓箭手擺好架式,只等敵軍前來送死。

益州軍則是準備著大盾陣在前,只要捱過兩到三輪齊射,與大涼軍形成近戰之局,再也沒什麼力量都改變戰局了。

變數正發生在他們衝向大涼軍陣前之時。

江面上依然在行駛的戰船,依靠著岸邊的旗幟指揮,直接以投石機進行齊射!

益州軍毫無準備,被炸得鬼哭狼嚎,拼

(本章未完,請翻頁)

命地逃離這個地獄之境。

他們最前排的大盾兵也不可能整齊地舉著大盾,陣前露出了無數的空檔,受到大涼軍弓箭手的重點照顧,第一輪進攻就給敵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正擺出進攻陣型的益州軍哪裡能承受得住這種突變,當場就士氣崩潰,出現潰逃。

陳飛面對這樣的敵軍自然不會手軟,手中長刀一舉,帶著兄弟們竟然發起了反衝鋒。

主持的益州軍將領目瞪口呆地看著突然的轉變,他的大腦震驚得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面臨的危機。

因為他的大意與自傲,第一波衝鋒投入了一半的兵力,現在這四千人馬全都變成了潰兵,反而向著自己後方的軍隊衝了過來。

他可是連督戰隊都來不及佈置啊,普通的將士也不可能直接狠下心來對自己的袍澤出手,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戰友們面帶驚恐地衝入陣中,把後方的四千人馬也帶得一片混亂。

陳飛可樂了。

他自己都不用領兵衝殺,只要一邊給江邊的戰船猛打旗號,一邊下令讓弓箭手進行齊射,不停地驅趕敵人計程車卒,就輕易得到一場大勝。

此時,連運氣也站到了大涼軍的一邊。

敵軍主將還想努力地維持陣線,但是他所在的位置恰好成為下一輪投石機一齊覆蓋轟擊的目標,這員益州軍中大將直接被炸藥轟到附近,整個人被轟飛出去炸死。

大軍處於最混亂的局面之下,大軍主帥還突然陣亡,這下子就更沒有人能約束他們,後面的戰事,陳飛以少量兵力形成了單方便的屠殺。